杨梅的功效及用法
现在正是杨梅大量上市的季节,应朋友要求,在此我想给大家谈谈杨梅的功效及具体用法。杨梅不仅酸甜可口的水果,同时也是医药中的珍宝,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中医认为,杨梅能生津解渴,和胃消食,利尿益肾,去暑解闷。具有养胃健脾,排毒养颜之功效,并有理气活血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民间还习惯挑选上等的杨梅浸于白酒之中,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烧酒杨梅”。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吃上几颗烧酒杨梅,能消暑开胃,令人气舒神爽。
杨梅果实含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乳酸、维生素和蜡质等,其中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十分丰富,所以能增加胃中酸度,增进食欲,和胃消食,生津解渴,常用于消化不良的脘腹胀满,中暑。
在实验研究发现,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消炎收敛的功能,对痢疾肠炎有一定的食疗效果。另外,还发现杨梅含有抗癌物质,能对肿瘤进行辅助治疗。
杨梅可以生食,也可腌吃或浸酒,还能把杨梅制作的七珍梅、果酱、罐头是传统美食。下面给大家推荐二种吃法——
鲜食:杨梅25-30克,洗净生食,早晚各1次,能生津解渴消食。常用于低热烦渴,口干舌燥,消化不良。
杨梅酒:杨梅适量,用白酒浸泡3日,每次3~5个,每日2~3次。功能和中化浊。适用于痢疾、肠炎,并能预防中暑。杨梅酒特别是在江南,常备夏令佳酒,让人既能品尝开胃,补益提神,又能辟秽解暑,备止泻和中之需。
中医也常用杨梅治疗各种疾病,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治痢:杨梅烧服之或杨梅用陈酒浸(酒越陈越好),每日食一两枚,一日两次,也可治痢疾。
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
治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搐鼻取嚏。
治鼻息肉或一般肉芽:杨梅(连核)合冷饭粒捣极烂,敷患处。
提醒:杨梅一般人都能食用,食用量以每次不超过5个(约40克左右)为宜。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患者要慎食。杨梅性温热,牙痛、胃酸过多、上火的人不要多食。糖尿病人忌食杨梅,以免使血糖过高。血热火旺者不宜多食,易令人发热、生疮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