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天文學:太陽周日視運動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天運當以日光明”。這說明太陽是天體運動的主宰者。研究人體科學,首先必須研究太陽運動對人體的影響。因此,研究太陽運動規律就成了首頁任務。
太陽周日視運動
人們每天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運動,就是太陽的周日視運動。實際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其運動軌跡是赤道。《內經》以太陽連續兩次平旦的時間間隔為一日。如《靈樞•衛氣行》說:“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據《素問•平人氣象論》說,平旦是天地與人體“陰氣未動,陽氣未散”之時。那麼“平旦”在何時辰呢?王冰注:“常起于平明寅初一刻,艮中之南也。”平明,《聯綿字典》:“猶平旦也”。
《內經》將一日劃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標記之。如《靈樞•衛氣行》說:“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此以子午線分夜半與日中之陰陽,以卯酉線分晝夜之陰陽。以每日太陽中午的時刻為午正,每一時辰約合今日二小時。
一日劃分為十二時辰,二個時辰為一氣,則合成六位,成為一日六氣劃分法。
《內經》還用漏壺計量時間,將一日分為一百刻。即太陽日行一周,經歷周天二十八宿,歷時一百刻。一回歸年365日25刻,每年餘25刻,四年盈一白刻而滿一日。《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日”。每年六氣為六步,四年二十四步為一紀積百刻成日。
《內經》又根據每日地球自轉一周所受太陽光強弱的不同,幾陰陽的消長盛衰將一日劃分為四個時段和五個時段。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靈樞•營衛生會》說:“夜半為陰隴.......平旦陰盡......日中陽隴......日入陽盡......”。而《素問•髒氣法時論》將一日分為平旦,日中,日映,下脯,夜半五段。次分法以應五運。
太陽周日視運動,每天從東方升起,經過南方,到西方落下,這東,南,西是地球北半球人們觀察得到的方位,此處還有一個觀察不到的“北方”。在平面上表示時就是左為東,上為南,右為西,下為北。加十二時辰,為日出之卯,日入在酉,日中在午,夜半在子。這是一幅天圓圖。
從日出到日入為晝為陽,從日入到日出為夜為陰,即卯酉連線將太陽周日視運動的軌道一分為二,晝為陽為明,夜為陰為暗。這是以晝夜明暗把太陽周日視運動的圓道分為陰陽兩部份。
又從夜半最冷時到日中最熱時,氣溫由低到高為陽,從日中最熱時到夜半最冷時,氣溫由高到低為陰,即子午連線又將太陽周日視運行圓道分為陰陽兩部份。
這種以子午線和卯酉線的分法,見載於《靈樞•衛氣行》:“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陽,陽為晝,陰為夜。”這樣,子午線和卯酉線就是地平的座標線,將太陽周日視運動的圓道分為四部分,即一日之四時,朝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即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四象。故《繫辭傳》說:“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只有明白太陽周日運行的“晝夜之道”,才能達到“通知”的境界。
太陽一出一沒謂之一日,一日是制定曆法的最基本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