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谈另一种禅修方法:念经(一)
念经如果方法得当,也是一种禅修。
所谓禅,全称叫做“禅那”,汉译为“静虑”。心念不杂乱叫做“静”,心中观察明了叫做“虑”。能够这样调整安住自己的心,就叫做禅修。
如果经常进行禅修,就会逐渐产生禅定和智慧。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产生的。因为心的深处本来是不乱的,所以禅定其实是心固有的属性之一;因为心本来就具有自然的观察与明了,所以智慧其实也是心本来的属性之一。当然,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思维心,不是指某种想法和念头,而指的是心的本体和本性。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透彻了解心的本体和本性。禅修就是最直捷了当的修行方法。
在念经的时候,只要不回忆过去,不设想未来,当下专注在经文里面,心念自然是不杂乱的,自然是“静”。同时,经文的文字当中有内容和道理需要观察,只要足够专注,其内容和道理大致可以明了。这时,自然就是“虑”。所以,专注的念经其实已经具备了“静虑”,其实就是一种禅修了。
正因为如此,念经闻思修才被公认为佛教当中最基本的修行方法之一。历代高僧大德,除了不识字的,几乎都实践着这样的修行。也正因为念经与禅修相通,所以才会有不少念经入定,以及念经悟道之类的事迹流传下来。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寂然入定,悟入法华三昧前方便,得到了辩才无碍的初旋陀罗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即使在禅宗语录当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禅师因为阅读某部佛经,或者阅读某段语录而豁然开悟,豁然有省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