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阴符经》注解(一)
日期:2010-03-13 浏览:5579次 
道家经典《阴符经》注解(一)


 
序  

    性命之学,中正之道也。中正之道,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乃贯通三教之理也。知之者,在儒可以成圣,在释可以成佛,在道可以成仙。若舍中正二字,而别有所谓道者,即是邪道,便非正道。世之羽流,多不穷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相,以讹传讹,以盲引盲,千枝万叶,遍满宇内。更加伪书杜撰,邪说淫辞,杂于丹经子书之内,玉石不分,皂白莫辨。即有一二烈士良才,满眼虚花,两耳梆声,莫能辨其真伪,一入网中,终身难出,不至丧其性命而不止。古今英雄遭此厄者,不可胜数。道至如此,尚忍言哉! 悟元自童于时,即知有此一大事因缘。朝王暮李,乱学乱作,已受其症;幸而方两亏悔,不致陨命,然究不知真正之道是何事。后遇龛谷、仙留二师,得闻香风,始知性命之学,乃中正之道。中正之道,不假外求,自己现成。悟之者,直登道岸,非一切旁门曲径、窃取圣道、舍近而求远者,可能窥其畔岸也。因叹伪学日盛,正道日衰,遂将生平所注、所著等书,编集成部,总名曰《指南针》。“指南针”乃罗经,定子午之正针;子午为大地南北中正之位,子午定,而四面八方稍有偏斜,显明易见。书名《指南》,特以中正之道示人耳。书虽不一,而言中正之道则一;言虽有异,而指中正之道无异。若有知音者,于中正二字,下实落功夫,尝得滋味,即于中正二字上安身立命,则一切旁门曲径,不得而惑之,犹如罗盘,千转万转,针总不转;左之右之,无不宜之。可以一道而贯通无穷之道,亦一指南针也。我指南,人指南,人我皆归于中正,扫邪救正,阐扬圣道,此余《指南针》之本心也。

 

大清嘉庆六年岁次辛酉冬至日,悟元子自序于自在窝中。

 


 
阴符经注序

 

    阴符经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鑿开混沌,剖析鸿濛,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唐陆龜蒙谓黄帝所著,宋陈渊谓黄帝受於广成子,朱文公亦谓黄帝著,邵尧夫谓战国时书,程伊川又谓非商末即周末时书。其说纷纷,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以予论之,世皆传为黄帝阴符经,丹经子书,俱谓阴符经系黄帝所作,考之文字,始於黄帝,兴于唐虞夏商,或者黄帝譔作,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后世成真仙侣,笔之於书,流传世间,亦未可定。就其世传之说,丹经之载,谓黄帝著之,亦无不可,但此书沿讹已久,苦无善本,字句差错者极多,或借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紊乱圣道,以盲引盲;更有借伊吕张果子房孔明注语欺世惑人者,似此鱼目混珠,指鹿为马,大失真经妙旨。予于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於南台深处,取诸家注本,校正字句,细心斟酌,略释数语,述其大意,扫邪救正,以破狂言乱语之弊,高明者自能辨之。


时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叙於自在窝中

 

阴符经注解跋


&n

Tags: 道家 经典 《阴符经》 注解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8/8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道家列子的故事《天瑞》附〔原文〕 下一篇道教人物陈撄宁先生简历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文化经典|品茶要录|古代茶事
作者:黄儒,约1075年 序  说者常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晶,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
《煎茶水记》全文|茶文化|国学经典
[唐]张又新著约825年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
茶经经典|大观茶论|中国茶文化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
《茶经》简介
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茶叶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
清代经典紫砂作品欣赏
清代经典紫砂作品欣赏鱼化龙壶(清代)此壶选泥精细,泥色极为纯正。通身作海水波浪纹,线条流利,简洁...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