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阴符经》注解(七)
日期:2010-03-13 浏览:5579次 
道家经典《阴符经》注解(七)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物之文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於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其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关,回斗柄,采药物於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於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於水渊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於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

Tags: 道家 经典 《阴符经》 注解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7/8/8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道家列子的故事《天瑞》附〔原文〕 下一篇道教人物陈撄宁先生简历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经》简介
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茶叶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
清代经典紫砂作品欣赏
清代经典紫砂作品欣赏鱼化龙壶(清代)此壶选泥精细,泥色极为纯正。通身作海水波浪纹,线条流利,简洁...
经典紫砂壶|清代经典紫砂壶|紫砂壶经典作品
经典紫砂壶|清代经典紫砂壶|紫砂壶经典作品陈绶馥制螭龙云雷纹壶(清代)平盖,短颈,鼓腹,圆底,乳式...
经典茶品包装设计欣赏(1)
...
茶叶经典包装设计欣赏(2)
...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