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追本溯源闲说茶

引用:
原帖由 云萱 于 2011-9-18 23:51 发表 唉!祖先留给我们很多知识与经验的财富,现代人都快败光了。原来自然发酵的馒头制作工艺,被泡打粉与增白剂给取代了,现在再也吃不到原味的吃了会生津回甘的馒头。原来用大豆酿造的酱油,用米酿造的香醋,被 ...


 


是因为现代中国人太急功近利了,在尊重和传承古人技术上旁边的小国日本,朝鲜,韩国都比我们中国做得好,无奈。


但在接触现在深圳一些学校教育之后,发现国学教育开始慢慢兴起,希望这是一种好的开始,让中国人重拾古时的根,再生好以后的枝,叶。

TOP

舍本求末 是普遍现象。
愿一起借着茶,重拾古时的根。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现在政府带头不重视传统工艺,急功近利,为了把赚钱搞房地产泡沫,搞GDP这些虚的东西,怎么会有人静下心来好好做东西,想重拾古时的根很难啊

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0.4%。这还仅仅是卖地收入,那些卖房收入增长还不更高,哪还有人愿意踏实做事

TOP



那就从自身做起吧~~

TOP

云萱和各位朋友说得真好!前些天一起喝茶,一位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说,都说传统文化应从孩子抓起,可我们这些70后80后的老师还不知道传统文化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教啊?!

顺便问一下云萱兄,完全传统的西坪铁观音,还有人会做吗?几次委托制作,可拿来的样品做青都不到位,只是烘焙比新法的绿观音重些。这是怎么回事?听说纯粹传统的铁观音基本没人会做了,连全套制作工具都很难搞到。这是真的吗?
http://blog.sina.com.cn/chadaozhongren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萱 于 2011-9-19 00:02 发表 其实这茶没做好。是用现在的消青工艺制作的,而茶之青味却没消透。看这叶片,叶梗发白,叶片夹生,叶张虽大,叶片却溥。闻起来应带青味,茶水轻泡似清甜的,而重泡却生涩尽显,且茶味淡溥。其茶性生寒,久 ...


谢谢.我只是看重它是祥华的,现在这时候还不是好茶出来的时间,我从不喝夏茶与暑茶.我从年头到年底,都是秋茶,现在天天喝的还是去年的秋茶.现在安溪做茶还过得去真的也只有祥华了,西坪我在山上喝不到几年前的茶了.西坪茶,不是柏叶以上的我不喝,祥华收水不干的我也不喝.

TOP

搬个板凳继续听讲。。。。。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听的时候
别忘了泡壶茶
我们要有最__遥远的梦想       和最___朴素的生活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6410

TOP

对茶起了分辨心,便有了执着。
我也觉得单纯从工艺去分辨茶品可能算是某种边见。也许起初是为了建立所谓的“茶学”科目而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计吧。后来竟演变成了茶博士的“学究气”。不过人间许多“约定俗成”的概念,也都是将错就错的。只要在应用之时,不要“得指忘月”就行了。
人类对世间万物的认知,也大都是从“摸象”开始。人生苦短,真知难得。一群未知的本体,如何能够获取对本体之外的认知的绝对真理呢?
无论有多少种不尽相同的知见,只求能够平等的互相交流,就一定能沉淀出更为接近真理的真相。
云老大,继续努力,也希望各位茶友共同努力。继续把你们各自的研究公之于世。果能如此,便不枉为品茶人生了。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半闲 于 2011-9-20 01:58 发表 对茶起了分辨心,便有了执着。我也觉得单纯从工艺去分辨茶品可能算是某种边见。也许起初是为了建立所谓的“茶学”科目而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计吧。后来竟演变成了茶博士的“学究气”。不过人间许多“约定俗成”的概 ...


 

http://blog.sina.com.cn/chadaozhongren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