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解力(二)
☆ ☆ ☆
不理解的,做一遍就理解了。
中国人讲,饱汉不知饿汉饥。
要想饱汉能够理解饿汉,其实很容易,叫他也当当饿汉就行了。
我上中、小学的时候,我学习的办法,就是做。
做数学题做多了,就有灵感。有时看到一道难题,会突然感到,这不就是过去做过的两道题的组合吗?想到这里,做都不要做,答案就出来了。
对于数学公式,我从来没有感到难以理解。
为什么?
因为我自己推导了一遍,而且是在老师讲它之前自己推导的。
我学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如此。
比如锔锅锔碗,比如钢精锅换底,比如自行车换胎,我都是跟路边干这些活的师傅学的。下了课没有事,我就蹲在他们边上,看他们怎么干活。
觉得看会了,看懂了,就自己回去做。
做不出,做不好,再到街上去看。直到做好为止。
什么是懂?什么是会?
背就是懂,背就是会。背不下来,记不住,模仿不了,照着做不了,就是不会,就是不懂。
会背了,会做了,就是会了,就是懂了。
当然,真正的懂,真正的理解,是我们能够灵活运用的时候,是我们能够深入浅出的时候,是我们能够创新的时候。
☆ ☆ ☆
在很多情况下,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在很多情况下,自命为不凡的人,其实是俗得不能再俗的人。
柏拉图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申辩篇》( Apology),讲的是苏格拉底的故事。
神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明智的人。苏格拉底却认为,他是个一无所知的人,他不可能是最明智的人。所以他打算证伪:如果他能在人世间找一个比他明智的人,去给神看,这样神就可以改变“苏格拉底最明智”这个断语了。于是苏格拉底四处奔走,他找了^***家,找了诗人,找了掌握技术的人,找了很多别人推荐的明智人。结果苏格拉底发现,他们和他一样,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不同的是,那些人却不承认自己无知,不但不承认自己无知,反而觉得一旦在自己研究或从事的领域很有知识,就能推而广之,以为在其他领域也很有知识,甚至无所不知,就像我们今天的许多专家一样,特别喜欢到别人的领域去指手画脚。最后苏格拉底不得不承认,只有他有自知之明。在这点上他确实比别人明智,神给他的明智帽子,他推不出去,只能留给自己。
☆ ☆ ☆
我喜欢两种人。一种是对生活有热情的人,喜欢什么都自己动手去试试的人,是什么东西都想自己去证验的人。
还有一种就是郑板桥那样的人,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要比别人干得好的人。
这两种人都不是觉得自己理解力好的人,这两种人都不是自以为是的人。
《红楼梦》里有一句诗,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老子翻来覆去地说,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长、不自生、不自为大;又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可见老子是不喜欢自以为聪明的人。
我当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因为自以为是的学生,是学不到东西的;我在辽宁师大教了14期《中西哲学思想》课。十四批选修我的课的学生。每一批我都要做一次实验。统计结果是,真正跟老师学的,每批都不到5%。
我当系主任,在招聘的时候,不喜欢聘自认为有能耐的人,我们喜欢能够胜任我们系的工作的人。
☆ ☆ ☆
很多英语学不好的学生的家长,找我教他们孩子英语。
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孩子。就好像我读大学开始学英语,我的英语老师廖克昌教授说的一句玩笑一样:Father mother 禀启者,儿在学校读book,样样功课都 good, English不及格。
他们学英语,既不背,也不写。
要他们写,他们就偷偷地抄。
考他们,他们就做弊。
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到这里去了。
如何教这些“样样功课都 good, English不及格”的学生?
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就是靠我们的执行力,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我们的办。严师出高徒。水桶的水平,和短板一样高;杯子的水平,就在漏洞那里。漏洞有多低,水平就有多低。
语言是习得的。练习多了,就能出口成章,就能下笔有神。什么是理解力,理解力就是机械重复,重复多了,自然就理解了。
何为学习,学就是背,习就是练。看了不会背,就是不懂;听了不会背,就是不会。不懂不会,就得练,直到练会了练懂了止为。
比如《新概念英语》第一册,72篇课文,近1000个单词,都得背得滚瓜烂熟。72项语法点,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出口下笔都不能出一点错。英语就算学好了。
作画、打拳,都是一样的道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打得好,要天天练,外语学得好,要天天念。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语言是习得的。次数够了,自然就理解了。
谁不知道画圆就是画圈?但会画圈的不一定理解画圆。只有不用圆规而能画出标准圆的人,才理解什么叫画圆。
知道画圈的人多,能够徒手把圈画得像圆规画的人少。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 ☆
总之,为什么理解力差?是因为没有忘掉以我为中心,是因为没亲历过,或者做少了。次数重复得足够多,一定能理解。就像海伦·凯勒一样,苏利文老师在她手里写了无数次字,她都不理解,直到在流水下写“水”字时,她才恍然大悟。
理解力差的,比耍小聪明的要好许多。
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只要不是以“理解不了”为借口,拒绝学习,就是好孩子。
家长、老师、领导提高孩子、学生、员工理解力的办法,就是家长、老师、领导的执行力。舟曲的领导、铁道部的领导之所以敢那么做,是因为上头空有政策,但没有执行力。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执行出来,看到成就,他们自然就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