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传统教育(一)
日期:2012-06-25 浏览:1967次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传统教育(一)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跨行业职业训练。

  这和现代科学迥然不同。

  接受现代科学职业训练的人,不要说跨行业,就是在本行业,也很难是全能的。比如耳鼻喉科专家,很难成为胸外科专家;古汉语教授,也很难同时是外语教授。

  受西方教育的人认为,一切行动听指挥只能用于军队。他们不可能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一定要听教师的指挥。他们认为学生不要听教师的口令,而只是“应该制定一定的规则范围,让孩子在规则内自由行动。”

  中国古人和现代西方不同,他们培养人才,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宰相属于三公六卿,一个国家不可多得,但医生却可以也应该村村都有。

  ^***自己,就是角色转换的典型。^***自己说,他原来只想做一个小学教员,打仗是他后来学的。当人们说他是导师、统帅、舵手、领袖时,他只承认他是教员(导师)。

 


☆ ☆ ☆

  这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质决定的。

  《黄帝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平衡、共处,是中国人的目标。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不是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他们的出发点,是家、国、天下,是替天行道,奉天承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的思路是收敛的而不是发散的;他们比类取象;他们从无序找有序,从偶然找必然;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国人注重观察的归纳,他们不提倡假设、推理。

  中国教育使用的教材,是两千年一贯制,都是读经;他们的教材不像《西方经济学》那样,每隔两、三年就要出新版。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也有技术教育,墨家就是他们的代表,但是道儒墨在魏晋时代,就变成了儒释道,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察异”,不是“分科”;只是因为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授渔,而不是售鱼。

 


☆ ☆ ☆

  处理所有问题,都应该简单容易,不简单不容易,就重新选择。

  这是中华民族的基本观念。

  《易经》是六经之首。

  何为《易经》?经者,径也,路径、方法也;易者,简单容易也。“易经”,顾名思义,就是简单容易之道。

  中国人都知道,大道至简;最复杂的问题,有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最基本的,是最简单、最重要、最管用的。

 


☆ ☆ ☆

  人们如何做,才能简单容易?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奉天承运,或者像孔子说的,人与天和。

  何为天?天就是天然,就是自然。

  这话不是我讲的,是老子、孔子的同时代人庄子讲的。

  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秋水》)

  “牛马四足,是谓天”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牛马四足,就叫天。天就是天然。”

  《易经》的核心,就是人与天和,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人的主观要符合客观;客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 ☆

  中国人早在舜的时代就总结出这条经验的。

  舜的时代,有九年的大水。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用人定胜天的方法,也就是说人为地去堵。

  大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确定了中国五千年的人与天和的原则: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就是《易经》的“无极”。

  老子说,“复归于无极。”

  复归于无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清零”、“空杯”。

 


☆ ☆ ☆

  复归于无极,是中国人做所有事情的第一步。

  中国人做所有事情的第二步,是“无为”和“不争”。

  老子说,无为则无不为,不争则无不争?

  这就是说,“无为”和“不争”是最简单,最容易的,没有比它更简单、更容易的了。

  为什么?因为“无为”和“不争”,就是不要人为,而要天为。

  何为“无为”和“不争”?

  大禹做出了榜样,那就是“顺势利导”。

  《孙子兵法》则用“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和“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举例说明: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四两拨千斤”,“高屋建瓴”。

 


☆ ☆ ☆

  老子的“无为”和“不争”,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强调主观符合客观。

  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就是“道法自然”。

  而且老子还把它变成了可行性很强的原则: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回归自然,就是求同和谐,就是从常识、常情、常理出发。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说,“同谓之玄”。

  这就是说,中国文化,是求同的文化,而不是分科的“科学”。

 

 

Tags: 传统教育 国学文化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溺爱: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下一篇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解力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云南正山茶叶:低碳“冷美人” 情倾世博会
5月的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在万商云集的盛会之中,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州古镇易武,作为上海世博会特许...
明代清代紫砂壶上的书法
 明清时期紫砂壶上的书法好似空谷幽兰,典雅清丽而古朴秀逸,真正体现了渐行渐远的晋唐书法精神和笔意...
现代壶艺家吴云根常用印款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14岁向汪春荣(生义)学习制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
紫砂茶盘图片
紫砂茶盘图片紫砂茶盘紫砂功夫茶具茶盘  茶盘就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紫砂百科全书:《紫砂壶鉴赏宝典》
在有“中国陶瓷艺术之乡”美誉的宜兴市丁蜀镇,一部容纳5000多年陶都宜兴制陶演进和发展史的紫砂陶百科...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