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中国乌龙茶》连载

《中国乌龙茶》连载

经巩志老师允许,将《中国乌龙茶》以网络连载的形式发表出来,以飨茶友。(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这是《中国乌龙茶》封面:




这是作者近照:


武夷岩茶:http://shop33523134.taobao.com/
喜欢武夷岩茶请Q:121115316
联系电话:15105083076

TOP


前 言

乌龙茶,早期(1655)从厦门港口始传播欧洲而名震环球。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与我国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并列为六大茶类。乌龙茶创始于中国福建,相继扩展至广东、台湾;现在部分省的产茶区,也有部分的生产。但以福建乌龙茶品质最为优异,驰名中外。它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英译名为Oolong tea。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种茶。它是采集于Tnea sinensis L.①(中国武夷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茶类。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类,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性物质的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序,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绿茶与促进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全发酵红茶之间;(它的产生时间在红茶之前)即发生酚类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韵——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
“八闽门户”的厦门,是著名的茶叶集散地。欧州人知茶就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从这里购得武夷茶转销欧洲使之名扬英伦三岛,“Cha”字音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使用。厦门是中国早期茶叶对外贸易和五口通商的口岸,如今,从这里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一条乌龙茶通往世界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
中国出口茶分绿茶、红茶和特种茶三类;特种茶具有特色,特别是乌龙茶。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福建茶叶界泛称乌龙茶为侨销茶,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在海外华侨聚居地销售的传统茶叶,后来认为这一名称不够明确。便不称侨销茶,而代之以福建特种茶名称而出口。2002年9月在福州召开的“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就是以福建特种茶为主题的国际茶叶商品博览会。
事实上福建茶叶侨销不只乌龙茶一类,也有白茶、红茶和茉莉花茶,还有台湾省的乌龙茶和包种茶,广东省潮州凤凰单丛和凤凰水仙以及石古坪乌龙,饶平色种、平和白芽玉兰、诏安八仙茶等都属乌龙茶类,早年就参与侨销茶行列。另外云南省的普洱茶、福建白茶,历来就有较大量的侨销。福建乌龙茶分闽北和闽南两大产区,闽北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简称岩茶)闽南以安溪茶为代表(简称溪茶)。岩茶中的武夷岩茶和溪茶中的铁观音,被誉为福建乌龙茶的两颗明珠。台湾乌龙,欧美人称“东方美人”,驰名遐迩。


①《中国茶经》·《茶史篇》引瑞典植物学林宗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类》所订的茶类学名,后又订为Camellia Sinensis L。

武夷岩茶:http://shop33523134.taobao.com/
喜欢武夷岩茶请Q:121115316
联系电话:15105083076

TOP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TOP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青绿灰光,香气馥郁芬芳,汤色清澈金黄,滋味浓醇鲜爽,叶底绿叶红镶边。各地所产的乌龙茶又因品种、产地、制工不同,各具风格。
乌龙茶的外形与绿茶和红茶相比较为粗大,不具诱人的外观,可是却富有沁人心脾的芬芳和令人欲醉的滋味。乌龙茶的香气馥郁,芬芳持久,其滋味浓醇鲜爽,甘醇可口,回味无穷。一杯在手,它那特有的芳香,会使你立即进入“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的境界。当你啜饮几口会当满口生津,令你拍案叫绝。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中,对在武夷山领略到乌龙茶真趣之后的感受,曾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药。然丙午(1786)秋,余游武夷山,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橡,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初次品尝乌龙茶的人都会有袁枚所描写的经历和感受。虽命名曰:“武夷茶”,但据所说“杯小”、“壶小”及先嗅后饮的品茶判断,虽无泡工夫茶之法,已有饮工夫茶之实,实属“工夫茶”无疑。武夷岩茶属乌龙茶,是早期闽南、广东工夫茶座中最受青睐之名茶。品尝茶叶不仅要重外形,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内质,领略其真味。再者,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风格,有各自所具有的色、香、味、形的特征。乌龙茶的外形较之红、绿茶叶粗大,正是乌龙茶所要求的品质规格。乌龙茶的品饮方法在所有茶类中也是最为讲究的、最具特色的。从袁枚的描述中,可见一斑。但实际品饮起来还要复杂得多,乌龙茶的品饮艺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非寥寥数言所能尽述的。当人们领略到乌龙茶的真趣,就会被这种中国特有的珍品所征服。
乌龙茶的制法发祥于武夷山,是中国三教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有36峰、99岩之胜,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溪流纵横。产茶历史悠久,“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早在公元前1066年就有闽濮族向周武王献茶之事,后来闽越王统治时,闽越王无诸已用茶祭天祀神,出征时,族民沿途为勇士敬奉茶,祈祷勇士们凯旋归来。唐代,武夷茶已成为高贵的礼品;宋元以来,山上茶事兴盛,岩岩有茶,无岩不茶。于是“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而且僧道造茶最为得法。乌龙茶起源可追溯到明代初期,道家朱升《茗理》① 一诗,序与诗中已有详述岩茶制作,类似现代乌龙茶制法的记载。制作方法的形成,则有释超全《武夷茶歌》是传递乌龙茶制作的第一手资料。
乌龙茶的形成是渐变不是突变的,它是从原始茶经生采拍饼,经蒸青团茶、炒青散茶到做菁技术,逐渐演化而成。乌龙茶生产是一项程序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劳动。茶谚云:“制好乌龙茶,要靠天地人。”即,天时、地利、精湛的制茶工艺。乌龙茶的整个制定过程要进行,“看菁做菁,看菁做茶”。特别强调根据香气的变化来掌握各工序进程,释超全的《武夷茶歌》中说“大抵焙时候香气”,这句话倒可以改成“整个焙制候香气”。乌龙茶的焙制过程不但技术性强,而且也相当辛苦:“种茶辛苦甚种田,耕耘采摘与烘焙,谷雨期属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有“南方之嘉木”美称的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乃天地间之灵物”更是天赋人类最佳之饮料。唐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刘贞亮《茶十德》中有“以茶可行道”。唐代茶道大行,已孰知“茶道全尔真”“三碗便得道”了。
中国人饮茶传统源远流长,从唐代开始饮茶习俗传到日本发展出“茶道”,传到韩国便有“茶礼”,传到新加坡便是“茶艺”。吴觉农《茶经述评》中给茶道下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乌龙茶老专家张天福认为中国传统礼仪中包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容,如以茶敬客,以茶联谊,以茶为祭,以茶为礼等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中国茶道基本精神,传统共识应是“德”。《周礼·地宫·师氏》:“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他提倡的茶礼四字箴言:俭、清、和、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尚品性和处世哲学。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②”。用于论述冲泡工夫茶之名,始见于清代,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云: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并详细记述了工夫茶品饮艺术,与今之流外程式几近一改,可见至迟在康熙年间,潮州工夫茶冲泡法业已形成。而且相对集中流行在闽南、粤东凡四方之地区。品饮乌龙茶,要有一套饮工夫茶的功夫。清代陈启仁他写下《工夫茶》诗:“宜兴时家壶,景德若琛杯,配以幔亭(武夷)茶,奇种倾建溪,瓷鼎烹石泉、手扇不敢休。蟹眼与鱼眼,火候细推求,熁盏暖复洁,一注云花浮,清香扑鼻观,未饮先点头。”这是闽南、粤东茶人饮工夫茶程序,冲泡工夫和品饮艺术的写照。唐代已形成的茶道,长期未能得到正名,竟然出现一千多年来的有实无名。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是生活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茶道全尔真”、“七碗喝不得。”七十年代始由台湾掀起的“茶艺”,传回大陆,1979年福建省博物院茶艺馆首先推出《福建茶艺》演化成今日的“武夷茶艺”、“安溪工夫茶”“广东工夫茶艺”、以及“台湾工夫茶艺”,紧接着道家八卦茶、佛家禅茶以及各种形式的民俗茶艺如雨后春笋遍行全国,乌龙茶品饮艺术讲究茶叶品质、冲泡方法、茶具玩赏、水质品评、品茶环境、场所陈设、敬茶礼节、品饮情趣、精神陶冶等等,雅俗共赏,人人皆宜。
从1989年在北京举办“茶与文化展示周”以来,中国掀起饮乌龙茶的茶艺热潮,“茶艺馆”如雨后春笋,形形色色的茶艺表演在推陈出新,方兴未艾,形势喜人。时代进入21世纪,乌龙茶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最佳饮料。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以宋代“斗茶”为底蕴,以武夷(岩)茶为主体而风行全国的工夫茶艺,是乌龙茶文化的精髓,中国茶文化奇葩④。

①明·朱升《茗理》载《中国古代农业诗选》(147-148页),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②清代诗人冼玉清《工夫茶》。
武夷岩茶:http://shop33523134.taobao.com/
喜欢武夷岩茶请Q:121115316
联系电话:15105083076

TOP

——连载之1



上篇 解读乌龙茶



作为中国特种茶,它起源于福建,武夷山是它发祥地,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与我国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并列为六大茶类。它在国际茶叶市场上英译名为Oolong tea。是中国特种茶之一。
中国茶叶起源于贡茶,乌龙茶脱胎历史于最早的茶类。乌龙茶类的诞生,也象其他茶类一样,很难讲清它的具体时间,但它不能是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它是从古老的茶类演变而来。



龙·茶名·乌龙茶



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历史中,龙的身影相伴始终,并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民族文化,乃至民族性格的生成和发展,遂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闻一多先生《伏羲考》中认为:“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混杂为一。”但它的形态属于传说。
龙是华夏民族先祖的图腾,在氏族社会末期部落图腾有数十种,经过长期的兼并,形成只存“凤氏族”和“蛇氏族”,传说当时武夷族的图腾为小龙(蛇氏族)。
相传武夷山为古越族人民居住之地,越人姒姓,其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叫无余,后传为武夷。武夷为巫夷民族从江西等地迁入,也有说武夷本为无夷,是属水神之名。庄晚芳教授认为:“这些传说与武夷名有关,而武夷茶与乌龙茶名也有一定联系。据《说文解字》注笺说:‘茶,苦荼也,从草余声。’荼是现在的茶,读音为余,所以武夷茶古有称乌余,是指乌色的鱼,有象征乌龙之意。所以古称武夷茶为乌龙茶是有一定根据的。”①
龙的形象及其寓意,本来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而它在中国文化中由于世俗化的两端分道扬镳。在封建统治日益强化的同时,龙原本就是有那种主宰人的命运的历史威力,又被进一步渲染,以至尊崇有加,被引入宫廷,最高统治者以“真龙天子”自居。
龙被赋予神的美善特质的同时,亦被视为可以给人带来幸福的吉祥物,所谓“龙凤呈祥”及“龙团凤饼”(茶名,寓龙腾凤翔之意)以龙命名的事物比比皆是,说明中国人对它有着特殊钟爱。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帝王自命为龙的化身,自命真龙天子所用物品,表示珍贵。往往以“龙”为称谓或以图案来显示万乘之尊,故乌龙茶结合其外观以名乌龙,似是顺理成章。北宋《事物纪原》中谈到北苑龙茶,乃太宗遣使造龙凤茶以别庶饮。宋代北苑贡茶称龙团,品级虽不同,但仍以龙字来形容。明代龙团改为散茶之后,还沿袭了北苑龙团名。乌龙茶名只能是由宋代龙团凤饼贡茶演变而来,因为“龙团改散茶后,茶叶经过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也称为龙)以后商人为了表示武夷茶的珍贵,则以乌龙为商标。在市场畅销之后,被统称为乌龙茶,译名为(Oolong tea)。”②



①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乌龙茶名考》
②张天福《张天福选集》

武夷岩茶:http://shop33523134.taobao.com/
喜欢武夷岩茶请Q:121115316
联系电话:15105083076

TOP

TOP

抱拳!问好

TOP

——连载之2



何以“乌龙”为茶名,历史上何时出视乌龙茶名,有以下几种说法:




以地名命名:有人认为乌龙茶的名称与地名有关。最早出现“乌龙”与茶连系在一起的是11世纪北宋刘弇《龙云集》中提到乌龙茶:“今日第茶者,取壑源①为上,至如日注,实峰、闵坑、双港、乌龙、雁荡、顾渚、双井、鸦山、岳麓、天柱之产,虽雀舌旗枪号品中胜绝,殆不得与壑源方驾而驰也”。《龙云集》记述的日注等10处名茶,虽系细嫩雀舌旗枪的绝品,但比不上壑源茶的优美。壑源系当时建州北苑一焙名。日注在绍兴平水,双港在江西沿山,雁荡在浙南括苍山,双井在江西修水,鸦山在安徽宣城,岳麓在湖南长沙,顾渚在浙江长兴,天柱在安徽舒城,闵坑在安徽九华山,而实峰与乌龙在何处,尚待考查。我国地名以“乌龙”为称者不一而足,仅如福州有乌龙江,武夷山有乌龙潭景点,庐山有乌龙潭,浙江建德有乌龙岭,以地名称茶,古已有之,但乌龙茶之名称是否源于地名,至今尚无确据。当时乌龙茶采制技术尚末出现,非今之乌龙茶,只是一种以产地名称来命名的茶叶。可见茶有乌龙之名已近千年,源远流长,值得重视。




以茶树品种命名。武夷茶树群体品种历来称为“菜茶”,以茶树品种命名的茶树,如武夷乌龙,可能是很早以前古人所移栽。茶树引进后,经寺僧精心选育得到很多不同的单丛或名丛品种。1937年庄灿彰在《安溪茶业调查》中有软枝乌龙由安溪人苏龙移植建瓯,当地茶农种植后认为其品种优良,故而繁殖栽培,以苏龙的谐音命名茶树品种,制成茶品亦名乌龙茶。1942年《崇安县新志》说武夷乌龙茶树系从建瓯移植的,这就是乌龙茶品种树来自安溪之说。




①壑源:宋代北苑名茶之一,茶焙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东部

武夷岩茶:http://shop33523134.taobao.com/
喜欢武夷岩茶请Q:121115316
联系电话:15105083076

TOP

——连载之3



以成茶命名:施鸿保《闽杂记》(1857)“建茶名品甚多,吾乡(杭州)俗则称曰武夷。闽俗亦惟有花香、小种、名种之分而已,名种最上,小种次之,花香又次之,近来则尚沙县所出的一种乌龙,谓在名种之上,若雀舌、莲心之类”。


龙团凤饼是乌龙茶的前身


欲谈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先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早期贡茶产地,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宋代建州北苑茶名重天下。北苑茶的重要成品是龙团凤饼,但它的采制原料属于何种性质,史料记载很少,研究者也不多。照一般常识来说,压制成为团饼之前原料,采自茶树的新梢。据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的:“……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据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分析“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茶叶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原料在无形中发生了部分红变,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范畴。庄晚芳认为:可从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些诗词加以分析,略知梗概。”①如范仲淹《斗茶歌》:“终朝采掇未盈筐”。白玉蟾《水调歌头·咏茶》②:“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研,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作者对当时龙团凤饼的采制,及其品饮的茶汤都有所描述。“味浓香永,滋味舌头回”,有如现在武夷岩茶一样的特点。“采取枝头的雀舌”(当然不是如今的细嫩芽叶)经过蒸熟,乘热有烟时,把它捣碎,堆成一



堆有如紫云堆”可能是指明叶底形成半红半绿之意。捣碎后再经堆积,也象现在所说“后发酵”一样,叶子变成紫色,古人也称它“紫笋”,
然后入模压制成为龙团凤饼。按庄教授的分析,乌龙茶的起源应在宋
代北苑“龙凤盛世”的时代。前朝诗人对制茶过程“结就紫云堆”是对乌龙茶类原料本质生动的描绘。精练的词句,提供了可贵资料。
照现在科学分类观点分析,绿茶类是酶性被抑止,不生发酵作用,被称为不发酵茶类;促进芽叶酶性充分氧化芽叶变红,为完全发酵的称为红茶类;芽叶酶性部分氧化成为紫色或褐色的,处于红绿茶之间的称为乌龙茶类。茶类发展应是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庄晚芳说:“结就紫云堆,是对乌龙类原料本质生动的描绘。精炼词句提供了乌龙茶发展的可贵资料。所以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确是有科学根据的”③。因此研究福建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先溯源北苑龙凤茶,北苑龙团凤饼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是福建乌龙茶前身。



①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②巩志《道教与武夷茶文化》见《福建宗教》2000年第3期
③(见庄晚芳教授《中国茶史散论》)

武夷岩茶:http://shop33523134.taobao.com/
喜欢武夷岩茶请Q:121115316
联系电话:15105083076

TOP

之4




乌龙茶源于武夷




乌龙茶的制法发祥于武夷山。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武夷山具有良好的植茶自然环境,特产自古以茶着称。那“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之胜,峰峦岩壑,秀拔奇伟,高低俯仰,吞云吐雾,鬼斧神工,难以名状。水则溪流九曲,流传其间,幽邃清深,苍冥万古,蔚成山乡水国,皇都胜境。以其环境优异,云雾弥漫,所产茶叶,声闻遐迩①。
武夷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唐元和时(806-820)人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甘晚候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宋代北苑“龙团凤饼名振天下”②迨至,元朝大德六年(1302)在武夷四曲处设置御茶园,岁制龙团贡茶,一切均依照宋制,无多大变化。直到明初(1391),罢造龙团,御茶园寻废,武夷茶向“三坑两涧”③转移,改制散茶,从此武夷各岩寺院僧人奋起改革茶叶制法。采后经蒸熟不再捣碎、碾揉后直接焙干为散茶。清崇安县令殷应寅于1602年从安徽首招黄山僧引入松萝制法,则以炒代蒸,色香味俱佳。有的反比松萝茶佳,而叶色经旬月仍紫赤如故③。这就是武夷茶中的“松萝之目”
在那“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的地方。“武夷造茶,僧家最为得法”④ 。清代名僧释超全(1627-1762),俗名阮旻锡,厦门同安人,甲申(1644)之变,旻锡方弱冠,慨然谢举子业,师事曾樱传性理学,患难与共。1655年郑成功在厦门设立六官及“储贤馆,师生二人皆入馆,郑以勤俭复明,以茶代酒,常行茶宴,其时已将闽南工夫茶设宴待客。明亡,弃家行遁,身怀工夫茶艺奔走四方,留滞燕云二十余载,览遍名山大川,尝尽天下名茶。约于康熙十年(1675)慕武夷之名入天心寺为茶僧,继承黄山僧的松萝制法,改制武夷做菁功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武夷茶歌》,是传递乌龙茶的第一手资料。⑤
①朱予《武夷岩茶》(载《东南海》民国35年5月30日创刊号。)
②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
③三坑:大坑口、牛栏坑、慧苑坑。两涧:流香涧、悟源涧。
④陆廷灿《续茶经·随见录》。
⑤据《同安县志》、《厦门志》、《厦门史话》《武夷山志》

武夷岩茶:http://shop33523134.taobao.com/
喜欢武夷岩茶请Q:121115316
联系电话:1510508307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