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持续发酵 茶叶店将面临大洗牌
从2006年起,欧盟将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193项增加到210项;2006年,日本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2007年,欧盟检验标准再次提高,增加10个项目限量,更新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一些限量非常低的农残标准事实上就意味着禁止此种农药或杀虫剂的使用。从2011年10月起,欧盟对中国输欧茶叶采取新的进境口岸检验措施,必须通过欧盟指定口岸进入;同时,欧盟还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检测,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
近期茶叶市场可谓风波不断,先是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先后在北京、成都和海口对天福、日春、八马、竹叶青等9个茶叶品牌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被调查的9个品牌所有茶叶样品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随后,该组织又于3月份在北京随机购买了立顿牌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4份袋泡茶送检,结果又显示:4份样品共含有17种不同的农药残留。尽管有关部门先后出面澄清:农药残留不等于农药超标、我国的标准和欧洲标准存在差异……试图消除人们对于茶叶农残量的担忧,但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和持续发酵,已使众多茶客谈"药"色变。
记者近日走访汕头茶市,了解到市民对于茶叶农残的关注度非常高。老茶客林女士"五一"小长假期间带着从深圳回乡的亲戚去买茶,几位亲戚都不约而同地要求去品牌店选购,而不再逛熟人介绍的街边茶铺。他们认为在当前茶叶农残量还没个权威、准确说法的情况下,首选应该是正规厂家的产品。消费者的这种普遍心理在"海堤茶叶"专卖店得到了印证。记者了解到,因其对于产品质量的把关严格,加上在产品检测环节有国家级检验室为依托,所以近期茶市虽受农残事件冲击,但他们的销售情况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由于对茶叶农残心中没底,以后买茶会更加谨慎,起码会更多关注产品有无QS标志。
目前正值春茶陆续上市的时节,农残事件对茶商的影响有多大?记者走访了市区几个茶叶市场,不少商家都感叹压力增大。"现在很多茶客来买茶时都会问你们的产品有没下农药啊?"一茶商对记者说,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真是很尴尬,因为很多汕头茶商进的茶叶都是茶区茶农自产的,根本就没经过检验。而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打出自己的品牌,将产品主动送检,这样在成本方面又增加了很大压力。因此面对消费者要求的提高,茶商只能从其他方面加以引导,比如,让茶客买高山茶、有机茶等等,尽量回避农药使用和残留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农残事件持续发酵,鮀城街头遍布的茶叶铺或将面临一轮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