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学习古汉语
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学习传统文化,提出幼儿学习文化经典,提出幼儿诵经。我支持他们。
宫延庆老师在他的博文《古汉语训练引言》中提出“古汉语的学习比学英语重要十倍”。我支持宫老师。
我之所以支持"古汉语的学习比学英语重要十倍",是因为宫老师这里讲的是文化。
文化对一个人起着决定的作用。文化不是个人的知识,也不是个人的经验。文化是一个民族面对某一具体事物,不假思索就能做出的共同反应,共同判断。它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思维导向,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审美观,共同的是非标准,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是积累起来的,是沉淀下来的。首先有思想,才有行为,才有习惯,才有文化。许多历史,积累一点传统,许多传统,积累一点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的沉淀,则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学习古汉语,就是接受文化的化成,它不单纯只给我们之乎者也一点知识,它是继承民族积淀的过程,是了解民族共识的过程,是融入民族大家庭的过程,是培养整个民族都能接受、都能拥护的人才的过程。
相比之下,学习英语不过是学习了一种工具,一种国际交际的工具,一种升学、评职称、提工资、出国的工具。能够在学英语的同时,又能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的人寥寥无几;在英语国家生活,而真正能够融入它们的主流社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知识多不一定会给人带来成功,很多情况下,却是带来清高,带来文人相轻。
而一个汲取了民族优秀成果的人,一定是善于和这个民族的所有人沟通的,一定很最容易被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定是很容易获得这个民族的大多数所支持的,一定是在这个民族是很有人缘、很有人气的,一定是在这个民族中很容易成功的,一定是会为这个民族增光的,也一定是会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增砖添瓦的。
宫老师提出了教育中的根本问题。教育就要育人,就要用文化育人。文化的字面意识就是以文化成。文是针对野而言的,而化就是教化、化生、化育、化成。“大小多少上下左右”这样的识字教育、灌输知识教育、填鸭式教育、考试教育,是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