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奇葩 黄杨木雕大受追捧
日期:2011-08-04 浏览:922次 
艺术中的奇葩 黄杨木雕大受追捧

黄杨木雕是木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闻名遐迩的高档工艺品,在国内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众多收藏家的青睐。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收藏队伍迅速扩大,黄杨木雕的价格也不断飙升。一些地区的艺术品市场甚至出现黄杨木雕断货,名家精品更是难求,于是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以假充真,以新充旧,以次充好的现象,致使一些缺乏鉴别经验的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究竟如何鉴赏一件黄杨木雕的价值呢?大体说来可以从材质色泽、工艺造型二方面着手。

■纹理细腻,质地坚韧,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雕刻材料而得名的。黄杨木纹理细腻,质地坚韧,适于雕刻高档工艺品。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生长在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之间,黄杨木树种成材时间长,且资源日渐稀少,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因黄杨木雕刻材料难得,一些造假者就用一些木质色泽相近的其它木材或树根冒充黄杨木。黄杨木的生长周期长于其它树种,一根直径15厘米的黄杨木断面,可以看到细密的数百圈年轮。而其它木料的年轮粗而稀,最多不过几十圈。黄杨木的色泽天然黄润温厚,其它木料(包括染色木料)的色泽飘浮发涩。黄杨木因生长缓慢,区型木材罕见,也是区别于其它木材的重要特征。黄杨木的木纹特别细腻,用手触摸光洁滑润,其它木材无縙***啤;蒲钅镜哪局始嵊玻渌静牡哪局时冉先恚糜参锴崆峥袒纯汕稹?/p>

■自然存放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

黄杨木雕在存放中会自然变色,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有经验的收藏家根据色泽深浅和包浆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作品的年代。常见的黄杨木雕作旧,是用一种“油麻色”染制而成的,这种作伪的色泽不自然,没有包浆,鉴别时可用棉签沾少许香蕉水擦拭,赝品会出现掉色,而自然变色的黄杨木不会掉色。

黄杨木雕作品经历一定年代后,如果保管不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作品一旦腐朽或残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完好无损者自然就弥足珍贵了。

■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

由于受社会和民族历史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受到民间文化的直接浸熏,几百年来黄杨木雕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元代的黄杨木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动传神,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写实;而明代的黄杨木雕作品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又突出了写实自然、简洁和不重细部,造型更加严谨,并追求精美细致;清代是黄杨木雕的繁荣时期,这时开始了强调艺术造型与写实相结合。清中期清内庭造办处领衔创作出一批人物造型逼真、神韵自如,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精品。清末,民间的黄杨木雕名师也佳作迭出,温州雕刻名师朱子常的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朱子常的作品被民间广为收藏,流传和仿制。

20世纪是黄杨木雕创作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这时期名家辈出,佳作纷呈。黄杨木雕的造型标准也有了根本变革,在传统的基础上向雕塑世界性靠拢,创作出不少造型独特,与众不同,脱离匠气的大写意佳作。上世纪末逝世的黄杨木雕一代宗师王凤祚和叶润周大师的作品最受收藏家的追捧。他们创作的精品生前大多数捐给了国家博物馆,留传民间的作品很少,多数收藏爱好者只能到博物馆一饱眼福。

被收藏界誉为“三神手”的当代黄杨木雕大师王笃纯、王笃芳(二人是王凤祚之子)、高公博集历代黄杨木雕技法之大成,并吸收西方雕塑艺术加以柔合变通。近二十年来创作出了一批构思巧妙,造型独特,雕工精细,即秉古风又具现代感的黄杨木雕艺术精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作者系本地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家有木雕两尊(组图) 下一篇绵绵不绝竹雕情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马古道 人类行走文化的奇迹
 云南斑鸠坡茶马古道  曾俊摄 茶马古道旅游已成为七彩云南的亮点  资料图片 重走茶马古道马帮队...
茶艺师 把喝茶演绎成艺术盛宴
   武汉的茶楼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优雅的环境、别致的格局,成为朋友聚会、商务会谈优先选择的场所。...
如何选购现代艺术陶瓷
如何选购现代艺术陶瓷,可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行家认为,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陶瓷艺术修养,要学会鉴别...
紫砂艺术品欣赏
紫砂艺术品欣赏精美的紫砂壶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
明清官窑中的“孔雀蓝釉”
一、“孔雀蓝釉”简介“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