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询历史的沉淀——阴沉木揭秘
上篇 揭开阴沉木神秘的面纱
五千年埋没历史沉淀,活化石今朝重见天日。
近年,在三峡库区奉节、梁平坝子一带发现了大量的活化石木材,说它是活化石木材,是因为这种木材被深埋在地底,经过几千年岁月的尘封,才被世人所发掘。这种木材叫做阴沉木。

原材料
三峡重阳古木,又名阴沉木。为大戟科重阳木,一般埋于长江三峡区域河床下5米左右的砂石层下面。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同位素14测定,其尘封年代距今约6570年。在经过几千年之久埋没在流砂中,其表面有2-3公分厚的炭化层。阴沉木也被称为称乌木、炭化木,亦有“东方神木”之称。其质地坚硬,不腐不蛀,其色彩因年代不同、炭化程度不同而各不相同,年代久远的阴沉木乌黑发亮,十分华贵。阴沉木在耐腐蚀,耐水湿等方面属于极为罕见的树种。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暗褐色,纹理或直或斜,结构甚细,均匀材质坚韧,切削易,光滑折光性强,特别适用于古典家具,雕刻工艺等用材。
三峡阴沉木是如何形成的呢?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有一段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石堆的描写:“峡水大时,三暑雪消之际,波涌晃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塞江而下,几乎水落平川,万物皆失故态。”这里所说的“大木”、“枯槎”指的就是从上游冲激下来的各种枯木树根,随波逐浪涌向夔门,在回旋如雪的涛浪中洗刷闯荡,有的沉埋江底,有的卡在石缝中,日久天长形成一种近于石化的阴沉木。其形简约多变,其质坚硬细密,其色古朴凝重,是树之精,木之魂。据测试,深埋在三峡两岸河谷地带的巨大阴沉木其沉埋历史多在五千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