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推荐佛学入门的学习经典(二)
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由释尊创立,直到西汉时方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公元67年左右),特命大臣到西域(印度)寻求佛法,数年后以白马驮负佛像、经书返回洛阳,并礼请迦叶摩腾(摄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前来翻译。《四十二章经》就是最早翻译的佛经之一,也是中国官方正式翻译佛经之始。
汉明帝因礼敬佛教,遣使西域求法,在迎佛经回洛阳时,特兴建一座白马寺,供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等高僧在此专心译经,以后, 寺 便成为佛教殿堂的专有名词。由此可知,当时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对佛法的渴求,以及敬重佛法的虔诚。
在粗略了解《四十二章经》传入与翻译的历史背景后,我们知道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学鼎盛时期之一。当时的文学环境,也会影响译者译经的写作。综观全经,朴实而不失优美的经文,将佛陀的教法,精辟地一一道来,让学佛者更容易亲近佛法,进而启人智慧,引人行善精进。
本经一开始便明白讲述苦、集、灭、道四大真理,这是修行者修学的基础,也是人生历程的本质真谛。其中大部分经文所讲的去恶行善观念,与中国儒家思想非常相近,但佛法更彻悟之处在于深入精神层面,有系统地为内在思惟以及外在行为,清楚指明方向,以引导大众自行化他。
首章清楚说明修行的次第,二三章主要针对出家众面言,四章以后便普及适于一般人的修行方针。而朴实浅白的文字,佛陀生动的譬喻,不同层面的反复谆谆教诲,都在教导我们如何观照自心,进而如何付诸行为去恶修善,发挥自己生命的良能,并且明白指出一条直趋光明、清净的道路,让大众循正路而行,以达清净安乐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