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道心的表现形式|性理学说(一)
日期:2012-06-26 浏览:6553次  作者:以志 著 
十六种道心的表现形式|性理学说(一)

 

   前文曾引用《书经》“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话。蔡沈在《书经集传》中注曰:“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人心易私而难公,故危;道心难明而易昧,故微。”所以存养道心必在隐微之处下功夫。人的日常行为中,有时人心当家,有时道心作主,人心当家则私欲泛滥,易下达,道心作主则公而忘私,便上达。所以道心是支配整个人生的主宰,是指导平时言行动作的指南,可使生命与道合一,以达到尽人合天、止于至善之目的。

   什么是道心?即正见、尽伦、理解他人、责任心、公心、爱心等等,简述如下:


  (1)正见


  正确的见解谓之正见。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但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真正运用与实践,就不那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永远保持正知正见,不偏离正轨,是很难做到的。如金钱、美色、对人的诱惑力最大,能在垂手可得的情况下,毫不动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见作主,是多么不易呀!比如有的人供孩子读书,以升官发财为目的,后来,真的升官了,发财了,便以权谋私,生活腐化起来,挥霍无度,终至身败名裂,这能说是父母有正见吗?事不遂心,便大发雷霆,竟然干出不可挽回的蠢事,这能说是有正见吗?年老退休,生活已经足用,但仍想苦心钻营,一心发大财,然而力不从心,终于累得脑血管破裂,一命呜呼,谁能说他有正见呢?一位修行人,仍被情牵物累,名利所扰,内心总得不到宁静,他的正见哪里去了,看来,有正见,还能永远坚持正见,而不被迷惑,是多么不容易啊!正见是生命的指南,航船的舵手,有了它,才能不偏离航向。正见乃是认定真理,坚持真理,遭受任何挫折、困难与不平,也绝不放弃对真理的信仰。人们有了丰富的知识与学问,只有与正见统一起来,才真有用处。否则知识越多,恐怕为恶越甚,对社会人群的害处就越大。人的一生为人处事,应事接物,处处离不开正见,离开正见就容易走上邪路,特别是修道的人,正知正见,尤为重要,否则就必然盲修瞎炼,多走弯路,终难有成。


  有正见的人,对人世间的一切,要看假了,识破了,不执着。然而在道义上又必须行真了,如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在社会上应负的责任,绝不能马虎从事,敷衍应付,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尽力实行,否则便等于欠债拒还,永远达不到解脱的目的。


  (2)尽伦


  人生在世上,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父子、夫妻、兄弟……,一个人生活在人群中,充当了许多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其不同的规范,此规范就叫作道。只有按其规范行事,各行其道,才能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处理得恰如其分。古人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伦常。


  梁漱溟先生在《人心与人生》中有一段话说得好,“人对人的问题虽存于彼此之间,但人身有彼此,而生命无内外。浑包对方若一体。从乎自觉能动性。采取主动解决问题,自是在我。若期待对方.责望对方,违失道矣。唯责己者为不失自觉。是以古人云反求诸己(语出《孟子》)。但问题或未易得到解决。则‘尽其在我’是曰尽伦”。


  家庭中的伦理,不外孝悌慈三个环节,尽伦的重点是求己。子女对父母要尽孝,兄弟姐妹间要尽悌,父母对子女要尽慈,夫妻之间要尽义。尤其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但实行起来是很复杂的,有层次的不同。比如孝道,凤仪先生讲有“孝身、孝心、孝性”和“大孝、小孝”之别。又如慈道,父母对子女一味溺爱,不但不慈,反而害了子女。所以才说“道心惟微”。在社会上有尽职之道日忠,有朋友之道曰信。伦常之道不是用一个简单原则而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表面看,是人对人的问题,其实质乃是心对心的问题,尽伦是道心的主要体现。


  伦理之道,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讲求不讲求,而你无时不出入行止于其中,这是任何人逃脱不掉的。即使你出家了!还有师徒关系,师兄弟关系。只要有人群存在,就有伦理存在。先生说:“道是相对而生,是绝对而行的”。伦常道不尽圆满,便不会彻底自我解放,不自我解放,就不能了脱,说“抵达彼岸”也只是一句空话。


  (3)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主要是理解他人的心理与感情。人们都是理解自己,尤其对自己的委屈、苦闷、忧虑、渴望等等最为了解,却很少知道别人的痛苦与难处。颠倒过来讲,如果他人一旦理解我的委屈与冤枉,我便感到莫大的欣慰了。人与人的不和谐,往往是由于互不理解。本来他已受委屈了,心理的压力很大,而你又狠狠地挖苦他一顿,这不正是火上浇油吗?其实,最能刺伤他人自尊心的,便是瞧不起人的态度和挖苦人的语言。


  一个小孩正在那里玩得很高兴,你无缘无故地干扰他或破坏他的兴趣,弄得小孩哭叫不已,这便是你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你认为是毫无用处的活动,但在小孩心中却认为是很大的事。又比如家长无休止督促孩子学习,闹得孩子一听到学习二字,便立即感到头痛,认为学习是最大的苦恼,这样持续下去,成绩是永远不会提高的。更有甚者,用野蛮粗暴的手段,为了学习逼得孩子酿成不幸的悲剧。这都是由于对儿童心理不理解而造成的。这是用^***的心理去代替孩子的心理了,所以不理解孩子的心理,是绝对教育不好孩子的。老师不理解学生心理,也绝教育不好学生。


  如身为领导,以为一味严格斥责下属员工,就可达到目的。其实这是以权压人,怎能起到教育作用,殊不知如此下去,你刚一开口,大家便在内心里筑起一道墙,早与你隔开了。领导压根就没理解员工们的心理,无形中使群众内心与你有了很大的距离,必然事与愿违。


  在家庭里,理解对方的心理,尤为重要。如夫妻间,丈夫对妻子的委屈一点不理解,妻子对丈夫的艰辛一点不体贴,这样的家庭,是永远不会幸福的。如果用理解的心情去对待他人,比如,对方发脾气了,要知道他(她)是生气了,必然要发泄出来,所以才动脾气。这样想,矛盾不就很好解决了吗!青年人烦老年人好叨咕、咀碎,其实,应理解这正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反过来,老年人也应理解青年人心理,他们已有自立能力了,不须过份操心。能相互理解就好办了。


  对老年人心情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俗语说:“老年不好活呀!”人到老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中牵挂的事情更多了,总是放心不下。如果对老人的难处不理解,不体贴,刺伤他(她)们的心,则老人的痛苦,便顿时倍增。比如有一位“孝子”从外地回家,为老母买了一些水果,老母却把水果分给孙子们,自己所剩无多,为此其子便大发雷霆,把水果收到一起,都扔掉了,气得老母几乎要死。这便是由于不理解老人心理所致。其实老母把水果分给孙子!比自己吃了还惬意。你说这个儿子是孝还是不孝!实际上他只知“孝身”,而不知“孝心”,更不懂得“孝性”。


  不论家庭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才能相安。所以理解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不理解他人,彼此的心理通道就永远封闭着。只有真正相互理解了,道心之门才会打开,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责任心


  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都有不同的分工,只有各负其责,都关心整体,这个整体方能正常运行,否则便是一盘散沙,没有生命力了。责任有的是自然形成的,如家庭中的父母对子女负责,子女对父母负责,其责任心完全是自发的。另一种是社会分工,如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职责:士、农、工、商、官等等。只有人人负起应负的责任,认识自己责任的重要,尽力发挥其才能,这个社会才有前途。其根本动力就是责任心。然而职业无贵贱,人格有高低。干什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不同,缺少哪一行也不行。假如城市里的掏粪工人^***了,则这个城市便可能臭气熏天,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邮递人员^***,便立刻信息阻隔。所以社会上缺少哪一行,都可能造成运转失常,立刻影响整体。由此看来,责任心是何等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无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准。毫无责任心的人,便是极端自私的反映,最终必将成为社会的垃圾。从一个家庭来看,各人都无责任心,就离败家不远了。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无责任心,那么这个社会的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责任心的升华。


  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中还存在一种超人的伟大责任心,他们是医治人类灵魂的大圣人。如孔子、释迦牟尼、耶稣等,他们负有特殊使命,是以拯救人类为己任。孔子周游列国,为了实行德治,著书立说,以实现人类大同为最终目的,所以被尊为千古的圣人。印度的释迦牟尼为了给人类开辟一条出苦得乐、了脱生死的道路,抛弃太子的荣华富贵,而遁入深山苦修多年,终于大彻大悟成为佛陀,创立了佛教,以普度众生为己任,被尊为佛祖。西方的耶稣是基督教的教主,为了拯救世人,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其教义的生命力,千古不衰。这样的伟大圣人在人类史上是稀有的,是人类中的精英。他们的使命不是任何人的指令,而是时代的赋予,他们的责任心,实际上是被时代的各种痛苦制造出来,培育出来的。其思想体系,超越人类一般的价值判断,他们已完全进入了最高精神境界。其责任心是自发的,是所有责任心中最高尚最伟大的。所以责任心对常人来说,是道心的基础,但是以圣佛来讲,责任心乃道心之极致。


  总之,责任心与人的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有责任心,则人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才会更有价值。

Tags: 十六 表现形式 学说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身体健康来自心灵健康|性理学说 下一篇王凤仪讲人心的14种表现形式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彝族:烤茶是爱的表达
想娶媳妇?先学一手烤茶绝技吧。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
彝族:烤茶是爱的表达
想娶媳妇?先学一手烤茶绝技吧。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
《十六汤品》全文| 中国茶文化
[唐]苏弇著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缓...
“茶叶”包装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组图)
茶叶包装设计的色彩色彩对顾客的心理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人对色彩的注意力远远大于...
十六瓣瓜菱壶
此壶取十六瓣瓜菱造型,周正稳健,壶注尖挺,壶执挺阔,和谐统一。为时大彬不可多得的妙品。...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