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成型方法的变迁
日期:2011-08-18 浏览:375次 
紫砂壶成型方法的变迁

紫砂壶壶成型方法的变迁

从目前采集到的一些宜兴古代陶瓷实物来看,考查宜兴陶的历史实物,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陶器成型工艺的发展变化。

春秋战国的印纹陶、汉代陶罐为拉坯法与盘筑法相结合的成型,如汉代的印纹陶陶罐,下半截是以辘轳法成型,上半截则是以盘筑法成型;到了晋代,表瓷产品为辘轳车拉坯成型;宋代大量生产的釉陶罐及韩瓶,器物身上手印清晰,明显也是辘轳车拉坯成型,大件的釉陶也有发现;明以后逐渐变为瓷少陶多,由于陶器的成型方法的演变,大至水缸、火钵,小至子洋坛、花盆花器,因为陶泥的可塑性而全改为泥片镶接方法,其法先是打压泥片为坯体厚度,再镶接成圈,最后拉“满”接口,这种“捞(拉)满法”的成型方法的出现和应用,可能是紫砂壶打身筒法的前身,也是紫砂壶成型方法的基础。但对于紫砂壶壶的创作,这些办法也限制了壶器形的变化和发展。

明代正德年以后,经过艺人的摸索、改进,紫砂壶壶的成型方法有了重大突破。根据典籍记载,传统的手工成型的方法,最早的是金沙寺僧的方法:“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始中空,踵傅口柄盖。”稍后的供春的制壶方法也大同小异:“匙穴中,指掠内外……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用现代语言来诠释,就是:用建造之法筑成基本之器形,如果是成型圆器,则使用了木头做的虚坨,然后两半圆用手捏接成圆,再用小匙来修理壶身内壁,这时壶的内壁腹部往往会出现节腠特征。

上述两位紫砂壶壶的最早工匠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承袭当地日用陶的制法,因而限制了壶器形的变化和发展。到时大彬时,这位大师创作的壶已是“千奇万状信手出。”这突飞猛进的变化利益于工艺革新。新工艺不是瓷器业沿用已久的辘轳拉坯法,用这种办法生产不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壶来,《阳羡茗壶系》中也没有介绍这种方法,倒是《阳羡名陶录.文翰》中周容的《宜兴瓷壶记》有了这种新成型工艺的较详细的说明。作者指出,供春制壶是用模子的,时大彬悟得其中道理,也学供春用模,但不久“则又弃模”,创新了一种全新的成型工序。这个成型过程是:“土色五。腻密不招客土,招则火知之,时(大彬)乃故入以砂,炼土克谐。审其燥湿展之,名曰土毡(将泥辗成毡状)。割而登(切割土毡用来成型)诸月,有序,先腹,两端相见(先将陶泥片首尾两端相接,像接合马口铁罐口情况一样,将壶身做起来),廉用媒土(接合处用媒土),土湿曰媒。次面与足,足面先后,以制之丰约定,足约则先面,足丰则先足。初浑然虚含,先壶先天,次开颈,次冒、次耳、次嘴。嘴后著,戒也。”

这就是用泥条镶接拍打法而凭空成型,俗谓“打身筒”和泥片镶接成型的“镶身筒”。

时大彬的“始悟其法”,完全舍弃了粗陶中使用内模、两截成型的方法,全凭双手拍打时的协调以及对于转盘转动惯性的驾驭,来塑造预想中的圆球体。这就使紫砂壶从日用陶的简陋、局限中脱离出来,使创作者在造型的追求和发挥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因而被紫砂壶艺人们一直承袭沿用至今。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紫砂壶窑炉的变革 下一篇紫砂泥的发现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紫砂壶套装图片欣赏
紫砂壶套装图片欣赏春江水暖紫砂壶套装紫砂陶茶具  闻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质外,特别注重...
镂空紫砂壶作品欣赏
镂空紫砂壶作品欣赏镂空喜鹊镂空喜鹊二紫砂镂空开光珐琅彩花鸟壶(图)  镂空是一种雕刻技术。外面看起...
明代紫砂壶|“邵正元制”的盘春壶
明代紫砂壶|“邵正元制”的盘春壶  如图所示,这是江苏扬州出土的明代万历年间一件紫砂带款盘春壶,...
本山绿泥|本山绿泥紫砂壶
本山绿泥|本山绿泥紫砂壶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
顾景舟紫砂壶|顾景舟作品|顾景舟紫砂壶价格
顾景舟紫砂壶|顾景舟作品|顾景舟紫砂壶价格雨露天星screen.width*0.7){this.resized=true;this.width=s...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