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收藏:小众藏品中的黑马
门券收藏:小众藏品中的黑马
2013/7/29 17:18:11 燕赵晚报
门券,又称门票,可谓人们司空见惯之物,曾问过一些藏友,知道“门券”这一收藏门类吗,多数人不以为然:小小门券,有什么收藏价值?可大家不了解的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门券已经成为一匹藏界黑马。全国各地普遍成立了门券收藏协会,专门从事门券收藏、交流等相关活动。业内人士介绍说,无论从收藏规模、券友人数还是活动组织上,河北省都算得上是佼佼者。河北门券收藏 不容小觑在我国,门券收藏大致始于建国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后旅^***业的发展,五花八门的门券随即出现,吸引了一些藏友们的注意,进而形成了今天的收藏热潮。现年65岁的许锁庭先生是石家庄门券收藏协会的会长,他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门券收藏的。他说,自己进入这一收藏门类算是无心插柳。当时,他在井陉县一个单位上班,出差机会较多,他发现,一些地方的门券印刷得十分精致,让人不忍心丢弃;并且,他还有个念头,把这些门券都收藏起来,为日后留个美好的回忆,也可以藉此写一些文章和大家分享。于是,日积月累,他收集到了三万多张各种式样的门券,其中,“长城系列”、“世界遗产系列”、“红色教育基地系列”和“名人故居纪念馆系列”成了令众多券友艳羡的藏品。券友刘会英在河北门券收藏界小有名气,一是因为他的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二是他的藏品量大,足有4万枚,有不少“副本”可以同券友进行交换。其实,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旅游门券收藏委员会委员的他进入这个门类稍晚一些,但性格外向的他独辟蹊径:打感情牌,增强同各旅行社的联系,让旅行社的导游们帮忙给寻找一些景区门券,这样就极大降低了收藏成本;另外,找各景区负责人,跟其讲明自己的收藏理念,一般,都会得到相应支持,后来,这些人都成为了他的朋友。门券收藏日益增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列,到目前,全省搞得较有规模的券友已有数百人,至于普通爱好者,人数更加庞大了。 “我们石家庄的藏友们确实也舍得投入,有一位藏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买了一万多元的门券。”许会长介绍说,石家庄券友手中的精品门券,为数不少,经常有全国各地券友前来交流淘宝。门券交流 试水网络当年,在人们对于门券收藏市场化普遍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河北省门券收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景中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他同朋友创建了“朝花门券收藏网”,运转了11年的网站,已经形成了30多个子栏目,成为了我国门券收藏的主流网站,日发帖跟帖量达1000余条,总帖数近29万。袁景中还进行了尝试性的线上拍卖。“效果还行。”他说。袁景中介绍说,以前面值仅有几分、几角的早期券和^***券,如今已增值几百倍乃至上千倍。如^***时期的有^***语录的宜兴善卷洞门票,在2010年大概为1800元左右一枚,而现在的价格则突破了5000元一枚。“上世纪60年代的善卷洞门券如今被许多藏家称为“熊猫级”藏品,非常珍贵。早期的善卷洞门票上方印有毛主席语录,下方还印有善卷洞景点图片和‘宜兴善卷洞游览票’字样。门票设计大方,印刷精美,再加上存世量不是很多,所以价格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