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而不“名”,湖北茶叶该如何破局
春茶销售旺季已近尾声,按业内人士说法,六月前的春茶销售业绩,是全年产值的风向标。今年湖北茶叶销量如何?湖北茶“‘优’而不‘名’”的局面是否得到改观?近段时间以来,记者借机探访省内省外茶市,走访各地茶商。
进入六月以后,中南最大的茶市——汉口茶市的生意渐渐冷清起来。作为汉口茶市的掌门人,张岳峰此时也正利用这稍微清闲一点的时间开始盘算茶市销售额。让张岳峰喜的是,在礼品茶销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汉口茶市的销售额依旧稳定增长。但同时,张岳峰也发现,汉口茶市的大部分销售额依旧被外省茶叶占有,湖北茶叶品牌依然各自为政,销量还是没有多大起色:“几十家都在各搞各的通路。卖场都打架,卖场堆一大堆湖北省的。老百姓怎么识别。还有一大堆小品牌。怎么做?”
据农业部门估算,今年湖北春茶销量较往年有所增长。但横向比较,湖北茶的市场却敌不过安溪一个县。福建省安溪县茶园面积60多万亩,仅为湖北的15%左右,而产值却达百亿之多,约为湖北的1.2倍。安溪茶叶协会湖北分会会长翁腾达:“铁观音在湖北走茶量占到湖北销售总茶量的40%。每天发往武汉都是几车的货。武汉人喝铁观音一年要喝三百吨以上。”
这仅是外省名茶在湖北茶市销售的一个缩影。湖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宗庆波:“多年来,湖北的茶叶市场,特别是武汉茶叶市场基本上被外省大品牌占领。那么像湖北采花毛尖、邓村绿茶等品牌在市场上处于劣势竞争地位。”
湖北茶园面积达390万亩之多,茶叶产量达20多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位和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省,但在茶叶销售上却显露尴尬。
与此同时,在开拓省外市场方面,记者发现,外省茶企的积极性也明显高于湖北茶企。
在上海蒂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的1000多个商铺中,记者发现也仅有三家湖北茶叶专卖店。其中刘红梅夫妇的大别山茶叶专卖店,是落地上海的第一家湖北茶店。开店四年以来,刘红梅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们的茶叶上海人喝了很喜欢。主要是我们的宣传力度不怎么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湖北产茶叶。”
分析原因,在外省落地开店不仅经营成本高于省内,而且需要经得起头两年亏本打市场的风险。经过省农业厅搭台,湖北悟道茶叶去年八月在上海落地开了第一家专卖店。营业10个月后,董事长谈汉波说,要真正打开上海市场,还要继续坚守:“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市场,特别是茶叶市场,在上海大都市,首先是要挤进去,第二是渗进去。第三是推进去,第四是要开发出来。靠一时一次是不行的。要持之以恒才能打造一个市场。”
但大多数湖北茶企都将这种开拓省外市场的作法视为不成熟之举,绝大多数湖北茶企都通过做外省茶企原料下线的方式将自己的茶叶卖到省外。黄鹤楼茶叶公司董事长张岳峰向记者坦言:“我们没想到走到哪里去,因为我们也是才起步。我们现在就想着怎么把武汉这个市场做好。跟进出口提供大量出口原料。我们只谈赚钱,赚钱就做,不赚钱就不做。通过品牌出去,要投入多少成本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的采花毛尖,至今也大都隐姓埋名,只作为原料在省外市场销售。鄂茶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驰:“做品牌的话,不到30%,差不多20%。有些是做原料出口的。像出口到俄罗斯、日本啊有很多,但不是以品牌形式出去的。”
“一流质量、二流品牌、三流价格”,这是不少人对湖北茶叶的形容。省茶叶协会秘书长宗庆波告诉记者,湖北因为缺乏强势茶叶品牌,常常只是外省名茶的原料基地:“产茶大省是出口小省,不是因为我们的茶没有出口,我们有大量出口了,但不是以湖北茶的名义出口的,外国市场已经被外省品牌占领了。”
当湖北主动放弃在中国茶叶舞台甚至世界茶叶舞台上“发声”的机会之时,外省茶商则大胆地在省内外甚至走出国门推销自己的茶叶品牌。福建省安溪茶叶协会湖北分会会长翁腾达告诉记者:“我们有十几万大军在外面,全县有十几万,整个湖北省有将近300多家铁观音店。”
都说福建茶商最会做生意。但福建茶商们都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怕输,“吃得起亏”。2000年,铁观音还籍籍无名时,翁腾达就和他的老乡们带着铁观音在国内四处开店:“当时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懂铁观音。我是慢慢教别人怎么喝,怎么泡。甚至到商场去,把茶叶让他卖。连坛子都是我给他买的。你想想当时我走过什么样的路程。你卖完货才找你结账。为了推广一个产业,一个品牌,走了多少辛酸苦辣的路。”
“爱拼才会赢”,这是翁腾达和他的老乡们最爱唱的闽南歌。它也诠释了铁观音为何能闻名国内外的背后深意。正是有这群敢拼的茶叶人在外开拓,如今,福建安溪一个县,凭借60万亩的茶园面积创造了过百亿的茶叶产值。
聪明的湖北人为何不能借鉴外省的推销经,同心协力在省外叫响湖北茶叶品牌呢?
在今年五月底的上海茶博会上,记者留意到,十堰市所有的茶叶都抱团以“武当道茶”这个公共品牌来推介自己。抱团闯市场正在湖北茶叶界形成共识。
但截至目前,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湖北茶叶品牌达到5000多个。茶叶主产区基本上是“一乡一品”。 经营茶叶多年的黄鹤楼茶叶公司董事长张岳峰说:“老百姓哪能识别那么多,农民也不好搞,千家万户跟几十家对接。几十家家家都做不大,家家都上不了规模。”
看来,要在湖北茶叶中产生中国的“立顿”,^***部门不光要组织引导,还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省茶叶协会秘书长宗庆波:“只有把湖北省的品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拳头,抱团出击,冲击省外市场甚至国际市场,那么湖北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才会越来越高,竞争力才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