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联手挖掘茶文化 建瓯矮脚乌龙追忆北宋味道
日期:2013-06-28 浏览:402次 
两岸联手挖掘茶文化 建瓯矮脚乌龙追忆北宋味道

在当地桂林村至今仍保存15亩百年矮脚乌龙茶园,历史悠久,香四溢。

  “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

  ——欧阳修《尝新呈圣俞》

  北苑贡的一个“贡”字,让这段历史平添了一种“一骑红尘妃子笑”式的传奇。官焙民贡、龙凤团等,与之相关且为人乐道的数个关键词,几乎就是一千年之前代表风尚与流行的广告语。然而,从明初官罢造至清末移种台湾,北苑贡长时期的历史失忆,似乎反映了对于从王谢堂前到寻常百姓家消费模式切换的迟钝。身兼团最高制工艺与台湾冻顶乌龙发源地等多种身份,如何嫁接两岸资源,重塑矮脚乌龙茶品牌?近年来,建瓯市相关部门和产业界在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经营方式的融合上,进行了一番希望重现昔日盛景的品牌发展尝试。——编者

  建瓯产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古都”。而东峰镇更是宋代最著名的宫廷御园,从五代十国至宋400余年间,上贡名茶达百余种。如今的“矮脚乌龙”,正是当年“北苑龙焙”的精品。清末,台湾秀才林凤池来闽科考,从建瓯购得36株苗回台,也让乌龙茶后来在台湾得以蓬勃发展。

  “矮脚乌龙是闽北乌龙茶的一个品种,因其叶片小、树冠低而得名。”建瓯市东峰镇党委书记龙毅说,在当地桂林村至今仍保存15亩百年矮脚乌龙茶园,当地焙前村一“凿字岩”摩崖石刻上也刻有“北苑园”纪事文,记载其深厚的历史。1990年,台湾知名茶人吴振铎教授来当地考察,认为此地矮脚乌龙茶园是台湾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的发源地。1996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考古学家林屋晴三考察后,认为日本茶道应发源于此,并出资捐建亭阁保护“凿字岩”石刻。

  然而,厚重的历史以前似乎并未在当地矮脚乌龙茶经营中渗入别样的醇香。

  据了解,目前建瓯叶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量7000多吨,与闽南、武夷山等叶主产区相比,建瓯的市场竞争力仍然比较薄弱。“以前,当地乌龙茶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地,市场竞争激烈,出口定价权往往被掌控在国外进口商手里,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少企经营者说。业专家、武夷学院院长杨江帆也认为,建瓯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企虽不少、效益却不高,这与品牌投入不足、缺乏市场影响力有关。“当地企还未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不能齐力打响建瓯品牌,自然不能享受高端带来的高附加值。”

  近年来,变化悄然发生。曾参加我省乡镇干部赴台培训的龙毅说,借鉴台湾产业发展的经验,东峰镇17家企联合成立了东方矮脚乌龙合作社,共同维护品牌,对制工艺进行把关等。建瓯百年乌龙茶厂厂长黄美备说,许多企也改变以往贴牌生产和卖散装为主的状况,通过申请商标、加大品牌投入和参加各种王赛等,提升品牌影响力。

  自1999年以来,建瓯每年举行王赛评选活动,鼓励农、企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向市场推广包括北苑贡在内的特色品牌。相关部门还积极鼓励企业申请注册使用叶商标,如东峰镇成功注册建瓯东峰矮脚乌龙地理标志的证明商标、建溪牌建瓯水仙商标等;尤其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选中,建瓯选送的肉桂、闽北水仙、软枝乌龙等叶“过关斩将”,摘得5金11银的佳绩。

  随着品牌对外影响力逐步扩大,建瓯青的收购价逐年提高,今年春季青收购价较去年同季高出30%左右,最贵的每公斤卖到160元。建瓯市北苑贡协会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当地产毛8694吨,产值达3.5亿元,今年产值有望达4亿元。

  两岸联手挖掘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成为当地谋划品牌发展的方式之一。

  龙毅介绍,建瓯正在打造集叶研究、加工、旅游等为一体的“北苑都”,希望建设成为大陆乌龙茶研究基地、原料基地、叶加工基地、叶集散贸易基地和文化旅游区。近期正重点开发百年乌龙茶园,并开始寻求台湾农业合作项目,目前已进入招商引资阶段。此外,东峰镇正准备划出1200亩土地,以百年矮脚乌龙茶园为核心,辐射周边4000多亩山,串联神庙、御焙遗址、摩崖石刻等景点,并在山种植紫藤树等,以产业带动旅游开发,推动业、旅游和文化一体发展。

  科技兴也是建瓯发展矮脚乌龙茶品牌的一项内容。为此,当地专门出台关于发展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北苑贡开发领导小组和北苑贡协会。近年来,当地南雅、东游、小桥、东峰等乡镇,先后建立叶新品种、新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和开发无公害叶生产,仅南雅镇去年新增园面积就达1000多亩。当地还大力引进推广制新技术,名优、精品茶和高效比例从过去占总量的30%,提高到现在的70%;制定完成了省地方标准《闽北水仙标准综合体》,使叶生产有了科学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杨江帆认为,建溪流域的微域气候和独特制工艺,让当地叶历来品质优良。建瓯乌龙茶做强做大,应首先融入大武夷山脉产业,提高站位,加速产业扩张步伐;其次,乌龙茶应做好定位,当地的矮脚乌龙和建瓯水仙可形成高低搭配,带动市场行销。此外,还应合理规划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叶的附加值,“可以加大从台湾引进适用技术,尽快实现乌龙茶的规模生产,提高总产量。并在现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强企间协作,共同打响品牌,提升叶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乌龙茶产品的多元化,获取高附加值。”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茶春分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英德红茶:享誉海内外的“东方金.. 下一篇“优”而不“名”,湖北茶叶该如..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信阳茶文化节:15万人齐聚“品茶香”
4月30日,信阳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2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落幕。本届国际茶文化节由中华全...
古人饮茶文化 六境与三得
一曰得趣。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
傣族民俗与普洱茶文化
思茅地区的傣族,主要分布在景谷、孟连、澜沧、江城、墨江、普洱、思茅、西盟、景东、镇沅等县,1990年...
明代茶画的文化特色画
 品茗图茶画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盛唐时期。茶画发展到明代,已...
茶文化电影《回头是远方》首映
首部全方位反映闽台茶文化主题的数字电影《回头是远方》,11月12日在福建安溪影剧院举行首映式,县领导...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