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洗澡要注意点啥?
冬季气温较低,洗澡时不留神就会感冒,所以冬季洗澡要注意如下几件事:
一、发烧时别洗澡
感冒发烧不要洗澡,因为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年纪大的更要注意。
二、饭后别洗澡
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另外,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正确的洗澡时间应在饭后3小时左右为宜。
三、不要天天洗澡
冬季人们出的汗量减少,加之空气十分干燥,自动脱落的皮垢不会很多。太勤洗澡,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引起皮肤瘙痒;同时,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
建议:①老人皮肤处于变薄和萎缩状态,建议7天洗一次,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延长到10天洗一次。②肤质干燥者,建议2-3天洗一次。
四、洗澡时间别过长
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此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一般情况下,盆浴20分钟,淋浴3-5分钟即可。
五、洗澡水温别过高
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引起休克。正常情况下,水温24℃到29℃为宜。
六、别用含碱量高的沐浴液和香皂
我们的皮肤是呈微酸性的,碱性成分高的沐浴液和香皂会破坏皮肤酸碱平衡,导致皮肤干燥、紧绷不适。建议选择偏中性的沐浴乳、沐浴皂比较好。
健康提示:
洗澡前喝杯热开水可以补充因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水份大量散失。洗澡搓擦用力不宜太大,否则会损伤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的自然防护功能。洗澡后要用干毛巾把全身擦干,并尽快穿上衣服、鞋帽,以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