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其他名称称谓
日期:2010-02-26 浏览:4160次 
茶的其他名称称谓

 

   (一)槚
  槚,又作榎。《说文解字》:"槚,楸也。""楸,梓也。"按照《说文》,槚即楸即梓。《埤雅》:"楸梧早晚,故楸谓之秋。楸,美木也。"则楸早在早秋落叶,故音秋,是一种质地美好的树木。《通志》:"梓与楸相似。"《韵会》:"楸与梓本同末异。"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疏》:"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埤雅》:"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综上所述,槚(榎)为楸、梓一类树木,且楸、梓是美木、木王。 "槚,苦"(《尔雅》)。槚为楸、梓之类如何借指?《说文解字》:"槚,楸也,从木、贾声。"而贾有"假"、"古"两种读音,"古"与""、"苦"音近,因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来借指。槚作楸、梓时则音"假" 因《尔雅》最后成书于西汉,则槚借指不晚于西汉。但槚作不常见,仅《尔雅》和南朝宋人王微《杂诗》两见。


  (二)茗
  茗,古通萌。《说文解字》:"萌,草木芽也,从草明声。""芽,萌也,从草牙声。",茗、萌本义是指草木的嫩芽。树的嫩芽当然可称茗。后来茗、萌、芽分工,以茗专指)嫩芽,所以,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补:"茗,芽也。从草名声。"] 茗何时由草木之芽演变而专指芽?旧题汉东方朔著,晋张华注《神异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晋郭璞《尔雅》"槚,苦"注云:"早取为,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唐前饮往往是生煮羹饮,因此,年初正、二月采的是上年生的老叶,三、四月采的才是当年的新,所以晚采的反面是"茗"。以茗专指芽,当在汉晋之时。茗由专指芽进一步又泛指,沿用至尽。

 


  (三)荈
  《经》"五之煮"载:"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荈、荼、茗,其实一也。"《魏王花木志》:"荼,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南朝梁人顾野王《玉篇》:"荈,尺*切,叶老者。"综上所述,荈是指粗老叶,因而苦涩味较重,所以《经》称"不甘而苦,荈也。" 《经》"七之事"引司马相如《凡将篇》中有"荈诧"。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其与哲学家、文学家杨雄及文学家王褒都是四川人,而四川是中国最早饮的地区,"武阳买"的武阳就是现今四川彭山。荈不像、槚、荼等字是借指,只有一种含义,所以,《凡将篇》中的"荈"指是可能的。荈为的可靠记载见于《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荼荈代酒,荈应是饮料。 晋杜育作《荈赋》,五代宋初人陶谷《清异录》中有"荈茗部"。"荈"字除指外没有其他意义,可能是在""字出现之前的的专有名字,但南北朝后就很少使用了。


  (四)设
  《说文解字》:"设,香草也,从草设声。"段玉裁注云:"香草当作草香。"设本义是指香草或草香。因具香味,故用设借指。西汉杨雄《方言论》:"蜀西南人谓曰设。"但以设指仅蜀西南这样用,应属方言用法,古籍仅此一见。

 

Tags: 其他 名称 称谓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福建漳州的茶叶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涌溪火青茶的冲泡方法
取少许茶叶放入杯中,冲入约茶杯四分之一容量的开水稍等片刻,将杯中水倒掉,然后再将茶杯冲满,即可饮...
涌溪火青茶的贮存方法
1、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
涌溪火青茶的产区环境
“高山出好茶”,这是茶区人民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的经验总结。高山茶比平地茶好,内山茶比外山茶好,这已...
涌溪火青茶的采制工艺
涌溪火青采摘期的一般自清明到谷雨,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八分...
涌溪火青茶的品质特征
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正品火青外形腰圆(茶友们可以把干茶图放大看,火青和珠茶、龙珠等其它颗...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