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黄刺蛾
日期:2012-09-25 浏览:264次 
茶树黄刺蛾

树黄刺蛾学名 Cin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鳞翅目,刺蛾科。别名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台湾。寄主 麻类、桑树、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山楂、海棠、枣、柿、石榴、栗、核桃、柑桔、榆等多种果林及药用植物、花卉等。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秆。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mm,翅展33mm左右,体肥大,黄褐色,头胸及腹前后端背面黄色。触角丝状灰褐色,复眼球形黑色。前翅顶角至后缘基部1/3处和臀角附近各有1条棕褐色细线,内侧线的外侧为黄褐色,内侧为黄色;沿翅外缘有棕褐色细线;黄色区有2个深褐色斑,均靠近黄褐色区,1个近后缘,1个在翅中部稍前。后翅淡黄褐色,边缘色较深。卵椭圆形,扁平,长1.4—1.5mm,表面有线纹,初产时黄白,后变黑褐。数十粒块生。幼虫体长16—25mm,肥大,呈长方形,黄绿色,背面有1紫褐色哑铃形大斑,边缘发蓝。头较小,淡黄褐色;前胸盾。半月形,左右各有1黑褐斑。 胴部第2节以后各节有4个横列的肉质突起,上生刺毛与毒毛,其中以3、4、10、11节者较大。气门红褐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黄褐色。臀板上有2个黑点,胸足极小,腹足退化,第1—7腹节腹面中部各有1扁圆形“吸盘”。蛹长11—13mm,椭圆形,黄褐色。茧石灰质坚硬,椭圆形,上有灰白和褐色纵纹似鸟卵 生活习性 东北及华北多年生1代,河南、陕西、四川2代,以前蛹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1代区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中旬一7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卵产于叶背,卵期7—10天,幼虫发生期6月下旬一8月,8月中旬后陆续老熟,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二代区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一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6月中旬一7月上中旬发生,第l代成虫7月中下旬始见,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8月下旬开始老熟结茧越冬。7—8月间高温干旱,黄刺蛾发生严重,麻田四周越冬的寄主树木多,利于为害麻类的刺蛾发生。天敌有上海青蜂和黑小蜂。防治方法 (1)秋冬季摘虫茧或敲碎树干上的虫茧,减少虫源。(2)在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一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疏磷乳油13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茶树神泽氏叶螨 下一篇茶树虫害--茶树茶叶白毒娥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湖北竹山县布署茶树良种插穗培育工作(图)
近日,湖北竹山县正在进行茶树良繁基地建设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为选定优良茶树品种,该县茶叶专家技术深...
福建:宁德蕉城发现野生大茶树(图)
日前,蕉城区茶叶科技人员在虎贝乡梅鹤村的深山老林发现两株野生大茶树,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宁德茶叶...
天为证茶为媒 新人认养茶树作为婚姻的见证
杭州龙井山园的茶园里举行了特殊的婚礼,杭州一对新人认养了一株茶树作为婚姻的见证。(潘良干摄)来源...
贵州普定县化处镇用商业模式保护古茶树群(图)
记者昨日从普定县化处镇获悉,为了有效保护该镇境内的数百株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群,日前,...
[推荐]生态茶园用:多功能电动茶树轻修剪机
本厂研制生产的多功能电动茶树轻修剪机专利产品,可替代高能耗、内燃型机动茶树修剪机,提高效率、降低...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