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茶蓑蛾
日期:2012-09-15 浏览:332次 
茶树茶蓑蛾

学名 Clania minuscula Butler 属鳞翅目,蓑蛾科。名茶袋蛾、背袋虫、避债虫等。布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局布密度较大,常造成较大损失。 寄主 、油、柑桔、苹果、樱桃、李、杏、桃、梅、葡萄、桑等百余种植物。为害特点 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丛光秃。该虫喜集中为害。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2—16mm,足退化,无翅,蛆状,体乳白色。头小,褐色。腹部肥大,体壁薄,能看 见腹内卵粒。后胸、第4—7腹节具浅黄色茸毛。雄蛾体长11—15mm,翅展22—30mm,体翅暗褐色。触角呈双栉状。胸部、腹部具鳞毛。前翅翅脉两侧色略深,外缘中前方具近正方形透明斑2个。卵长0.8mm左右,宽0.6mm,椭圆形,浅黄色。幼虫体长16一28mm,体肥大,头黄褐色,两侧有暗褐色斑纹。胸部背板灰黄白色,背侧具褐色纵纹2条,胸节背面两侧各具浅褐色斑1个。腹部棕黄色,各节背面均具黑色小突起4个,成“八”字形。蛹雌纺锤形,长14一18mm,深褐色,无翅芽和触角。雄蛹深褐色,长13mm。护囊纺锤形,深褐色,丝质,外缀叶屑或碎皮,稍大后形成纵向排列的小枝梗,长短不一。护囊中的雌老熟幼虫长30mm左右,雄虫25mm。 生活习性 贵州年生1代,安徽、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年生l一2代,江西2代,台湾2—3代。多以3—4龄幼虫,个别以老熟幼虫在枝叶上的护囊内越冬。安徽、浙江一带2—3月间,气温l0℃左右,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由于此间虫龄高,食量大,成为园早春的主要害虫之一。5月中下旬后幼虫陆续化蛹,6月上旬一7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当年1代幼虫于6—8月发生,7—8月为害最重。第2代的越冬幼虫在9月间出现,冬前为害较轻。雌蛾寿命12—15天,雄蛾2—5天,卵期12—17天,幼虫期50—60天,越冬代幼虫240多天,雌蛹期10—22天,雄蛹期8—14天。成虫害在下午羽化,雄蛾喜在傍晚或清晨活动,靠性引诱物质寻找雌蛾,雌蛾羽化翌日即可交配,交尾后1—2天产卵,每雌平均产676粒,个别高达3000粒,雌虫产卵后干缩死亡。幼虫多在孵化后l一2天下午先取食卵壳,后爬上枝叶或飘至附近枝叶上,吐丝粘缀碎叶营造护囊并开始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护囊里倒转虫体化蛹在其中。天敌有蓑蛾疣姬蜂、松毛虫疣姬蜂、桑蟥疣姬蜂、大腿蜂、小蜂等。防治方法 (1)采花或进行园管理时,发现虫囊及时摘除,集中烧毁。(2)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3)掌握在幼虫低龄盛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巴丹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4)提倡喷洒每8含1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进行生物防治。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茶树桑褐刺蛾 下一篇无公害茶叶生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树虫害--茶树茶枝镰蛾
学名casmarapatronameyrick鳞翅目,镰蛾科。别名茶蛀梗虫、茶枝蛀蛾、油茶蛀茎虫、茶织叶蛾。分布江苏...
茶树虫害--茶树豆盗毒蛾
学名porthesiapiperita(oberthur)鳞翅目,毒蛾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东邻...
茶树虫害--茶树小白纹毒蛾
学名noto10phusaustralisposticus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毛毛虫、刺毛虫、棉古毒蛾等。分布广东...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
  提要 安吉白茶(camelliasinensis)是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温敏突变体。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返白...
茶树的形态特征(三)
茶树植株的形态1.小乔木型2.乔木型3.灌木型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