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害--茶褐色叶斑病
日期:2011-08-12 浏览:226次 
茶树病害--茶褐色叶斑病

症状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广东、台湾、云南、贵州等省茶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叶片,多从叶缘处开始现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病斑,上生灰褐色小粒点,病健部分界不大明显,但病斑紫黑色边缘较宽(别于茶圆赤星病)。有时叶缘上产生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很似冻害状,湿度大时病斑上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与 冻害区别。 病原 Cercospora sp.称一种茶尾孢菌,与茶圆赤星病病原菌同属不同种,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斑上的霉点,是病原菌子座和分生孢子梗丛。子座球形至近球形,直径40一100um。分生孢子梗丛长在表皮下的子座上,分生孢子梗单条,直或稍弯曲,大小12—75×2—3(um)。分生孢子鞭状,基部粗,顶端渐细,无色至浅灰色,大小40一92×3—5(um),具隔4—10个,孢子成熟后分隔明显。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块(菌丝体或子座)在病树的病叶及落在土表的病落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后经5天左右潜育开始发病,以后经反复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蔓延。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每年早春和晚秋,即3—5月和9—11月发生居多。安徽秋季比春季发生多。遭受冻害、缺肥或采摘过度,茶树树势衰弱易发病。茶园排水不良、湿气滞留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有机肥;加强茶园管理,做到合理采摘,采养结合;做好清沟排渍工作,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做好防寒工作,防止冻害发生,以减轻发病。(3)春季采摘前或早春、晚秋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也可用0.6%一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茶树虫害--茶树日本蜡蚧 下一篇茶赤叶斑病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树茶材小囊
学名xyleborusfornicatuseichhoff属鞘翅目,小蠹科。别名茶枝小囊。分布广东、海南、四川、福建、贵州...
安徽省农科院拟在桐城建立多抗茶树良种选繁及绿色食品茶基地
5月6日,安徽省农科院高同春研究员、费明煦、李昌春副研究员偕省科技厅王竞处级调研员等一行八人来桐调...
段建真:研茶树栽培,展茶树奉献精神(图)
  段建真主要从事茶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教学主要方向是茶树栽培学,科学研究主要方向是茶树栽培技术、...
西双版纳:南糯山800年古茶树仍有茶可采(图)
7月1日,哈尼族茶农梭勒在自家古茶树前采茶叶,梭勒家的古茶树高约6米,树干周长1.6米,已经生长了800...
西双版纳800年古茶树还可采
  7月1日,哈尼族茶农梭勒在自家古茶树前采茶叶,梭勒家的古茶树高约6米,树干周长1.6米,已经生长了...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