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长叶、碧云的育成与应用及龙井43的推广
该成果针对名优绿茶对品种优质、抗寒的需求,采用“单株选拔-无性繁殖”的方法,从龙井群体种、云南大叶种与平阳群体种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不同发芽特性(特早、早、中偏早)的抗寒和适制名优绿茶的品种-龙井43、龙井长叶和碧云。龙井长叶发芽早、比福鼎大白茶(下称福鼎)早3天;氨基酸含量4.05%,茶多酚含量18.63%,制龙井茶品质优于龙井群体种,制普通绿茶品质与福鼎相当,产量比福鼎高8.2%以上,比宜兴 种增产32%;比群体品种亩增纯收益2730元;抗寒性强于福鼎,适宜在江南、江北绿茶区推广。碧云发芽期中偏早,比福鼎迟2天,比鸠坑种早9天;氨基酸含量3.65%,茶多酚含量17.42%,制绿茶品质与福鼎相当,优于福安大白茶和鸠坑种;产量比福鼎高4.6%,比福安大白茶高42.1%,比鸠坑种高18.8%,比群体品种亩增纯收益1174元;抗寒性强于福鼎,适宜在江南、江北绿茶区推广。1979-1986年对龙井43进行系统鉴定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龙井43发芽特早,比早生种福鼎早6-7天,比中生种鸠坑种早10-12天;氨基酸含量3.71%,茶多酚含量18.51%,适制高档“西湖龙井”,制普通绿茶品质与福鼎相近,而优于鸿坑种,并 适制雨花、青蜂等多种名茶;产量比福鼎高42.5%,比鸠坑种高52.0%;比群体品种亩增纯收益2900元;抗寒性强于福鼎,适宜在江南、江北绿茶区推广。通过采取选择适宜区域建立示范、繁育点、改进繁育和栽培方法,良种推广与名优绿茶生产技术推广相结合等措施,促进了良种的推广,到1995年三品种实栽面积28210亩,到1996年的累计收益面积为99991亩,新增纯收益1.8亿元。该成果所提出的推广技术措施,对于促进我国茶树良种推广,加速茶 园良种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