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茶糖圆串|冰糖葫芦的做法

冰糖葫芦
原料:红果、白砂糖
1.串果 挑选新鲜饱满、大小均匀的红果,洗净。将红果拦腰切开,用小刀挖去果核,然后将两瓣合上。把去过核的红果用竹签串起来,每串大概十来个。
2.熬糖 把白砂糖倒入锅中,按糖与水2:1的比例加入水,用猛火熬20分钟左右。糖熬到刚刚好时,呈黏稠的透明状。如果熬制时间不够,糖会粘牙;如果熬得过久,糖则会泛苦味。
3.蘸糖 将串好的红果贴着熬好的热糖上泛起的泡沫轻轻转动,裹上薄薄一层即可。做冰糖葫芦的师傅说,蘸糖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很需要技巧。如果糖裹得太厚,吃下去一口咬不着果,是比较失败的。糖要蘸上薄薄而均匀的一层,即算成功。
4.冷却 将蘸好糖的红果串放到水板上冷却二三分钟即可享用。所谓水板,其实是光滑的木板,在清水里浸泡过较长时间,温度较低,同时木头具有吸水性,可以帮助糖葫芦冷却定型。在家里制作的时候,就可以用砧板代替,只要使用前将砧板放在清水里多浸泡即可。

茶糖圆串
原料:
茶粉(将茶叶中的梗、茎、片及其他杂质拣去,研磨成细粉通过200目筛孔后备用)100克,糯米粉(选用优质糯米,先用温水淘洗干净,浸泡,沥干,水分蒸发干燥后,再磨碎成粉备用)5500克,砂糖(选用优质白砂糖)5500克。
制法:
1、糯米选择:用作茶糖圆串的糯米,要求纯度高,杂质含量低,特别是不能含有泥土、砂石和金属末屑,使用前应经筛选,弃去非金属杂质,金属杂质应有磁铁吸出。
2、清洗漂洗:经筛选后的糯米,要在大水缸中多次清洗,漂去浮游物质,并使泥砂松散沉淀,最后除去。
3、浸泡:漂洗后的糯米,用温水浸泡发胀,以利磨碎。
4、磨粉:以浸泡后的糯米,按要求进行磨细成粉,摊凉风干,备用。
5、做团:将糯米粉、糖、茶粉按配方比例配料后,进行混合揉和均匀,做成小团。
6、蒸熟:把小团用竹签串起来,每5个一串放入蒸笼中,用沸水蒸熟。
7、包装:将蒸熟后的小团串摊凉冷却后,先放入食用塑料袋内,再放入纸盒箱里,进行包装即成。
特点:色绿味甘,茶香怡人,质地糯滑.
以下是收集关于糖葫芦来历的说法:
来历
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惇(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眘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停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银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化胄上奏,建议太皇太后下诏令赵惇退位,传位于其子赵扩。太皇太后同意赵惇禅位,称太上皇,闲居寿康宫。
绍熙年间,宋光宗(赵惇)最宠爱的黄贵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就会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挺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痊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