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树采摘
日期:2014-11-05 浏览:205次 
古代茶树采摘

古代树采摘EEvolution on the plucking of teaplantD 古代采作药时,并无采摘技术。后采作饮,成为商品,采摘逐渐为先民认识。东晋郭璞《尔雅》:“今呼早采者为,晚取者为茗,一名薜。”唐代陆羽《经>:“凡采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当时仅采春、夏,并强调“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采秋茶有载,宋代苏辙《论蜀五害状》:“园户例收晚,谓之秋老黄。”至明代,采秋茶已较普遍。明代程用宾《录》;“问之胜,贵知采候。太早其神未全,太迟其精复涣。前谷雨五日间者为上,后谷雨五日间者次之,再五日者再次之,又再五日者又再次之。白露之采,鉴其新香;长夏之采,适足供厨;麦熟之采,无所用之;凌露无云,采候之上;霁日融和,采候次之;积阴重雨,吾不知其可也。”明代许次纾《疏》:“往日无有秋日摘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清代,采春、夏、秋茶成惯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曹溪气味清甜,岁凡四采,采于清明、寒露者佳。”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武夷采摘以清明后谷雨前为头春,香浓味厚;立夏后为二春,无香味薄;夏至后为三春,颇香而味薄;至秋,则采为秋露。”采摘标准有载,唐代陆羽《经》:“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宋代赵佶《大观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两旗为次之,余斯为下。”清代张振夔文:“摘法,但取其顶尖数叶,须留三四叶,令更抽顶。地暖谷雨可采,地寒则立夏采之。”历代对树采摘时期、采摘次数、采叶标准等都有记述。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百芽重 下一篇摘山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安徽省农科院拟在桐城建立多抗茶树良种选繁及绿色食品茶基地
5月6日,安徽省农科院高同春研究员、费明煦、李昌春副研究员偕省科技厅王竞处级调研员等一行八人来桐调...
茶树茶材小囊
学名xyleborusfornicatuseichhoff属鞘翅目,小蠹科。别名茶枝小囊。分布广东、海南、四川、福建、贵州...
安徽省农科院拟在桐城建立多抗茶树良种选繁及绿色食品茶基地
5月6日,安徽省农科院高同春研究员、费明煦、李昌春副研究员偕省科技厅王竞处级调研员等一行八人来桐调...
段建真:研茶树栽培,展茶树奉献精神(图)
  段建真主要从事茶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教学主要方向是茶树栽培学,科学研究主要方向是茶树栽培技术、...
西双版纳:南糯山800年古茶树仍有茶可采(图)
7月1日,哈尼族茶农梭勒在自家古茶树前采茶叶,梭勒家的古茶树高约6米,树干周长1.6米,已经生长了800...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