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源-明代鼓励品茶用水要因地制宜
日期:2010-08-25 浏览:290次 
清雅源-明代鼓励品茶用水要因地制宜

  清雅源-明代鼓励品茶用水要因地制宜

    

  虽然明人对品茶用水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得到完全符合标准的用水。

    

  “贫人不易致茶,尤难得水。”(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名茶固然难得,好水更为不易。这种情况即使士人、^***也是如此。为此,明代茶书载录了一些解决和变通的办法。例如,主张品茶用水要因地制宜。“鸿渐有云:‘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此诚妙论。况旋摘旋瀹,两及其新邪。故《茶谱》亦云:‘蒙之中顶茶,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是也。’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盖兹山深厚高大,佳丽罗秀越,为两山之主,故其泉清寒甘香,雅宜煮茶。”(田艺蘅《煮泉小品》)又如,主张妥善保存储藏之水。“贮水瓮须置阴庭中,复以纱帛,使承星露之气,则英灵不散,神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曝于日下,则外耗其神,内闭其气,水神敝矣。

    

  饮茶惟贵乎茶鲜水灵,茶失其鲜,水失其灵,则与沟渠水何异。”(张源《茶录》)再如,提出提高水质的办法。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水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既能养水味,又能澄清水中杂质,真是一举两得。清雅源茗茶鼓励各位茶友尝试一下,特别是“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田艺蘅《煮泉小品》)熊明遇也说:“养水预置石子于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茶记》)白石清泉,相得益彰。

    

  其意不仅在养水味和去杂质,还可以获得美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提高审美情趣,则又更胜一筹。以上是沉淀法。还有过滤法:“移水以石洗之,亦可以去其摇荡之浊滓。”(田艺蘅《煮泉小品》)还有的在存水瓮中放入烧硬的灶土,“大瓷翁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趁热投之”(罗廪《茶解》),据说可以防止水中生孑孓之类的水虫。明人为了保存和改良水质,真是千方百计,费尽了苦心。

  

  摘自清雅源:http://www.cheertea.com/newsshow.php?articleid=827&id=4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楼市销售流行傍茶 下一篇世博茶•中国行走进河南新乡..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品茶,品普洱,享受生活
  泡茶的第一道工序,是用烧开的水温杯,使盖碗有热度,然后在盖碗之中放入5-7克茶叶,斟至八成水。...
明代茶画的文化特色画
 品茗图茶画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盛唐时期。茶画发展到明代,已...
茶文化经典|品茶要录|古代茶事
作者:黄儒,约1075年 序  说者常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晶,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
茶经白话解释:四 之器(煮茶用具)
原文: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1)。凡三足,古文书二...
万人品茶在侗乡
10月2日,在活动现场一名侗族姑娘向游人展示沏好的绿茶。10月2日,在活动现场一名侗家女把沏好的茶送给...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