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日期:2011-07-18 浏览:2949次 
平和县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平和茶业发展现状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的闽粤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32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3%,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白芽奇兰茶产业是该县农业支柱产业这一。

平和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地灵人杰。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中国现代油画拓荒者周碧初的出生地;是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祖籍地;这里有千年古刹三平寺,旅游胜地灵通风景区,还有备受考古学家关注的克拉克瓷。

平和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无霜期318天;土壤属赤红壤,红壤土类,PH值在4.5-5.5之间,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据记载,平和县已有500多年的种茶历史,茶农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改革开放尤其近年来,平和县选准发展茶叶这个优势特色产业,制定鼓励扶持措施,精心选育良种,规模开发种植,加大科技投入,积极争创名牌,推进以白芽奇兰茶为主的茶叶产业迅速发展。茶叶已成为平和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白芽奇兰茶成为平和县名优特农产品。2000年我县被授予“中国茶叶(白芽奇兰茶)之乡”,2002年白芽奇兰茶被授予“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截至2009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6万亩,年产1.02万吨,毛茶年产值6亿元(其中白芽奇兰茶面积10.2万亩,毛茶年产值5.6亿元),是福建省产茶大县之一。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农户1万多个,涉茶人员18万人。销售网点6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上海、厦门、深圳、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全县注册茶企业、个体户200多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厅级龙头企业3家。已注册茶叶类商标200多个,其中著名商标8件(含集体商标“白芽奇兰”)。3个茶企业的产品被授予省名牌产品称号。3个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2个企业获有机食品认证,4个企业获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1个企业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白芽奇兰茶示范区验收等荣誉。

二、平和白芽奇兰茶产业发展简史

(一)白芽奇兰的选育和发展

平和县农民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带兵平乱闽南期间,夜饮大峰山茶(大峰山即现在平和境内的大芹山脉)而得“分而治之”之良策;清康熙《平和县志有》“茶出大峰者良”的记载。著名学者黄道周啜饮大峰山茶而文思泉涌、秉烛夜作《王文成祠碑记》。改革开放以来,平和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茶叶主栽品种有毛蟹、黄棪、梅占、乌龙、奇兰、八仙等,2001年之后,通过改种换植以白芽奇兰茶为当家品种,兼种铁观音、金观音、金萱等品种。至2009年,白芽奇兰茶10.2万亩,铁观音0.2万亩,金萱0.1万亩,金观音及其它品种0.1万亩。

白芽奇兰茶系平和县农业局茶叶指导站温天海和崎岭乡彭溪村何锦能等科技人员从奇兰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1981年秋,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发现坑岸边的十三株有性后代茶丛中,有一株老树与其它老树长势不同,树势强健(树高1.7-1.8米,树围2.5-3米),其新梢长得特别茂盛,新梢芽尖白毫明显,经小量试制品质良好。1996年春茶采摘中,省市县茶叶科技人员到彭溪考察,根据茶树嫩梢黄绿、芽头白毫显,成叶深绿,叶张又似竹叶奇兰特征,制成茶品质内质清香浓郁,带有独特“兰花”香气,故取名为“白芽奇兰茶”。1993年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评定为“青茶类优质产品”。1995年10月19日,白芽奇兰茶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组的审定。1996年4月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省级茶树新良种。1997年全县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仅1万亩,1999年有1.68万亩,2001年有3万亩,2003年有4.5万亩,2005年5.2万亩,2007年6.8万亩,2008年7.9万亩,2009年10.2万亩。

平和白芽奇兰茶自选育成功以来,以其精湛的工艺、突出的品质、独特的口味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评比中屡获殊荣。多次荣获福建省名茶奖,先后获“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意大利“国际米兰轻工博览会金奖”、“上海国际文化节金奖”、“奥运中国茶香世界茶王赛金奖”以及“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女排专用茶”等奖项和荣誉称号。1997年在平和县九峰镇举办的福建省名茶评选暨“九峰杯”茶王赛上,白芽奇兰茶王创下500克18万元的全国茶叶最高拍卖纪录。2002年,平和白芽奇兰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商标注册认证。从2007年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始,白芽奇兰茶连续3届获“闽台名茶”称号,被指定为海峡两岸茶博会礼品用茶。2008年,平和白芽奇兰茶被列为福建省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首批保护对象。2009年底,由上海步天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福建向荣大芹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平和县天醇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天用茶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生产制造的 “平和白芽奇兰茶”被列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二)“白芽奇兰”商标的使用和保护

“白芽奇兰”商标于1999年1月7日由平和县阳山茶厂注册,用于茶叶茶叶代用品,之后,全县广大茶农、茶商纷纷要求使用“白芽奇兰”商标,逐步使该商标在实际使用上含有“共同致富品牌”的性质。为满足广大茶农、茶商的发展要求,县^***遂与阳山茶厂协商,将“白芽奇兰”注册商标所有权收归到隶属于县农业局的平和县白芽奇兰开发中心名下;尔后,该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再变更为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

十年来,“白芽奇兰”商标注册人始终高度重视注册商标的使用与保护,重视商标品牌的培育与打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明信片、报刊、杂志、互联网、营销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商标品牌宣传;通过举办名优茶鉴评会、茶王赛、推介会、茶艺表演等各种形式,千方百计提高品牌知名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十分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使“白芽奇兰”牌茶叶在国内外茶叶评比中屡获殊荣,多次获得福建省名茶奖、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名茶、农业部优质奖、国际博览会金奖、国际文化节金奖、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先后被列为“中国女排专用茶”、海峡两岸茶博会礼品茶、第二届中非共享发展经验高级研讨会礼品茶;还被指定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白芽奇兰”商标分别于2002年4月、2008年9月被认定为“漳州市知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该商标已成为我县实施“西部农业提升工程”的主打品牌

(三)白芽奇兰茶产业对我县经济的贡献

白芽奇兰茶已经成为平和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蜜柚、茶叶、香蕉、蔬菜)、三大绿色食品(蜜柚、茶叶、香蕉)之一。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农户1万多个,全县包括茶叶种植、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广告等涉茶人员18万人,毛茶产值达到6亿元,涉茶产值超过14亿元,是平和县农民继蜜柚产业之后的又一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白芽奇兰茶产业对拉动经济、增加就业、促进平和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起着重大的贡献作用

三、平和县委、县^***发展白芽奇兰茶产业的主要措施

历年来,平和县委、县^***都非常重视白芽奇兰茶开发工作,推出了“以茶为媒、广交朋友、外引内联、富民兴县”的发展战略,并专门成立平和县茶叶指导站、平和县茶叶开发中心,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开发中心、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等承担茶叶行业管理协调职能,把以白芽奇兰茶为主的茶业产业,列为农业强县的“8316”工程和“1086”工程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来抓,并充分发挥白芽奇兰茶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建立平和西部百里白芽奇兰茶系列开发工程。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平委[2000]21号《关于加快白芽奇兰茶产业化进程的苦干意见》、平政[2000]4号《平和县茶业管理暂行规定》、平委[2001]综33号《关于成立发展白芽奇兰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平政办[2001]8号《关于2001年扶持白芽奇兰茶生产有关部门的通知》。平质技监[2002]1号《关于整顿规范全县白芽奇兰茶市场通告》、平协办[2007]5号《关于我县茶叶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平和县工业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开展质量认证奖励暂行办法》、《平和县人民^***办公室关于鼓励发展茶叶生产的通知》(平政办[2008]25号文)等红头文件,鼓励茶业快速发展,并提出做强做大我县茶产业应重点抓好“一个优化、二个并重、三个强化”即优化茶叶品种结构,扩种与改造并重,精深加工与开拓市场并重;强化资金、科技投入,强化品牌打造,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共同打造一个“平和白芽奇兰茶”品牌,力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把我县建设成海峡西岸茶叶强县。

四、平和茶业五年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平和县茶产业围绕现代茶业生产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资金、科技投入,通过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技术、加强质量监控、提高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白芽奇兰茶资源、品牌优势,加快白芽奇兰茶品牌提升;推进茶叶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开创我县“白芽奇兰茶”特色经济发展新局面。经过几年努力,力争把我县打造成海峡西岸茶业生产强县。

(二)、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1、合理布局,扩大规模。全县茶园面积仅10.6万亩,在全省十个重点产茶县中,平和县茶园面积排位较后;全县茶叶主要集中在九峰、崎岭2个乡镇,长乐、秀峰、芦溪、国强、大溪等5个乡镇山地资源丰富,且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很适茶叶发展。但目前这些乡镇面积不足2万亩,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今后五年在稳定主栽品种白芽奇兰茶面积的基础上,加快铁观音、金观音等茶叶面积扩种步伐,逐步改变品种过于单一的现状,错开茶季洪峰,缓解劳力不足。每年扩大面积3000亩左右,至201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2万亩以上,毛茶产量达到1.2万吨,毛茶年产值达7亿元,涉茶产值超过15亿元。

2、实行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内容主要有:一是在茶园顶部、周围种植茶园防护林,在茶园主干道、空闲地种植行道树,起到防风、调节茶园小气候、涵养水源等作用;茶园种植爬地兰、盘地菊、黄花菜、平托花生等茶园护梯植物,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提高茶园保土、保肥、保水能力,营造天敌息居地,实现茶园生物多样性;在幼龄茶园,进行行间铺草,套种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苜蓿、紫云英等绿肥。二是在茶园园地内侧修筑竹节沟,在茶园周围空旷地或田林交界处,建设蓄水池或蓄水坑,以改善茶园的生态和满足茶园灌溉,同时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三是进行茶园道路建设,硬化茶园主干道与支干道,达到晴雨畅通的标准。在崎岭、九峰等地建设一批标准化、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使其成为茶叶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名牌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无公害级别及以上(如GAP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认证等)的茶园认证面积不足2万亩,力争在5年内,每年新增认证面积5000亩以上,2015年达到4.5万亩。

3、依靠科技,推广良种、开展低产茶园改造,提高鲜叶原料品质。积极引进推广茶叶新良种,新品种主要有金观音、丹桂、紫玫瑰、金牡丹等,提高良种覆盖率,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开展老化、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植换种、茶树重修剪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力争在5年内,老化、低产茶园比例降至20%以下(目前老化、低产茶园比例约45%)。

4、茶叶标准化加工厂建设:全县茶叶初制厂家至2009年达到3000多家,大部分的初制厂都将新引进“台式”乌龙茶机械,引进“空调做青”及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燃气式“台式”乌龙茶机械加工设备,全县茶叶销售企业大多配备有电烘干箱、真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逐步形成了花色品种齐全,高中低档搭配,外观包装精美的精品茶叶系列,基本满足了各层次消费群众的需求。但多数是家庭式加工作坊,厂房小,加工能力低;配套不齐全,名优茶比例低,茶叶质量提升难且不稳定;卫生环境差,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全县能达到标准化加工厂房要求的仅10家,计划在5年内,每年扶持5家茶厂进行厂房改造和设备引进。

5、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名牌效应。鼓励和引导茶叶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加快QS质量安全认、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认证,每年计划增加4个企业参加相关质量认证。五年内新增加5个“省著名商标”及2个“驰名商标”等荣誉。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召开鉴评会、推介会,印发彩页广告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加强茶叶市场管理,扶持“平和茶叶市场”建设,扩建“平和茶叶市场”,新增毛茶批发店面。进一步整顿和完善茶叶生产、销售经营市场,取缔 “三无”产品,确保名牌质量,保护品牌声誉。

6、培育龙头,带动发展。每年培育造就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技术、品牌、资金方面的运作,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开发更多优质产品,带动和促进全县茶业发展。

7、提高茶叶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加强茶叶病虫害测报工作,推广科学用药,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完善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茶叶质量卫生安全水平。

8、加大茶农培训力度。聘请福建农林大学、省茶科所、县茶叶指导站专家,在各产茶乡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每年举办35次以上班次,每年培训5000人次,培养一批茶叶生产能人和茶叶科技带头人。根据农事需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或者经验丰富的茶农深入到乡镇、村、组,加强技术培训,将先进技术和经验传授给群众,提高科技种植和管理水平。

平和县农业局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举办第四届平和白芽奇兰茶王.. 下一篇第四届平和白芽奇兰茶王赛颁奖大..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组合拳谋壮大 力争年产值达30亿
春伦生态茉莉花园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今后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将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
茶舞的起源和发展
茶舞,即以茶的生产、饮用为主题和内容的舞蹈艺术,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
中国饮茶习俗发展史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
中国茶祭风俗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
中国饮茶礼仪的发展史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我国饮茶,从神农...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