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独有的茶具文化现象逐渐在消失了
茶具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我们传承保护下去的。但是传统工艺并非一成不变的,面对多变的社会,传统工艺应当有相对的举措,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做出迎合时尚口味的变革。符合现代文化及审美品位的茶具工艺品必将会开辟传统工艺品的先河,实现一种崭新的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但是在发展茶具的时候,也必须要注重的是关于茶具文化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的独有现象的消失,需要注意保留和珍藏。

图:龙泉青瓷官窑7头荷花茶具套装-青瓷茶具
比如明朝的传统手法,使用“汤瓶”之事,茶具汤瓶的样式品种多。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说,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所以实际上,明代日常生活中是不用瓷茶瓶的。明朝“茶瓶”中还有奇形怪状的作品。见《颂古联珠通集》“一口吸尽江南水,庞老不曾明自己,烂碎如泥瞻似天,巩县茶瓶三只嘴。”明朝竟有三只嘴的茶瓶,稀奇到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步。无疑,这种怪异茶瓶只能作为收藏品装饰物,仅此而已,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独有的茶具文化现象逐渐在消失了。(编辑: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