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罗坑镇茶叶产业化 吸引瑶胞下山种茶
日期:2013-07-29 浏览:392次 
韶关罗坑镇茶叶产业化 吸引瑶胞下山种茶

  笔者近日从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了解到,在英德市举办的“2013首届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暨广东省第十届名优质量竞赛”上,该镇选送的“雪花岩牌”红茶获得了本次竞赛红茶类的最高奖项特等金奖。近年来,罗坑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叶生产模式,不仅带动了镇上的居民致富,也吸引了长久以来居住在山间的瑶胞下山种,改善了瑶胞的生活。

  在该镇的一间厂房内,瑶族村民付文生自豪地向笔者展示他的叶加工厂。“以前没加工的青只能卖10元一斤,现在5斤青做一斤干,加工后一斤干能卖150到200元,价格翻了三四倍。”付文生笑着说。

  罗坑镇全镇人口约为一万人,其中瑶胞就有一千多人。长期以来,瑶胞居住在山间,不少人以种植叶为生。然而,山上不仅居住条件较恶劣,交通条件也不方便,叶品种虽好,但缺乏叶加工等技术,瑶胞们只能靠出售便宜的青维生。

  启动“公司+基地+农户”的叶生产模式后,农的苗由公司提供,双方签订合同,即使在叶价格被压低的期间,公司也会以保底价格收购农的青,保证了农的基本生活水平。该镇党委书记黄华告诉笔者,罗坑在没引入公司生产之前,农出售青的价格仅为三五块钱一斤,而前一段时间市场行情看好时,农将青卖给公司的价格高达三十元一斤,价格相差近十倍。目前罗坑镇已有四家较大规模的叶公司,其中规模最大的雪花岩茶叶有限公司年产叶达2.5万公斤左右。

  镇上叶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不少瑶胞的目光。付文生指着远方的新房告诉笔者,这些都是为安置瑶胞建的新房子,现在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瑶胞已经下山。回忆起从前的生活,付文生感慨地说:“山上的日子太苦了,大家种收入低,也没什么积极性。”如今,他开起了自己的叶加工厂,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年收入可达8万元。

  目前罗坑正在申报省一级叶专业镇,一些新的叶种植园区也正在不断开拓之中。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六安市花茶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 下一篇罗源县县长进茶区解决茶农拓销之路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叶鉴赏
中国茶网资讯:中国是茶叶大国,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茶的品种特别多。俗话说:“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地上...
茶叶选购技巧
外形绿茶选购小窍门:炒青看苗,烘青看毫。“炒青看苗”是指买炒青绿茶要看是否有锋苗①,有者嫩度就高...
探究海上丝绸之路对茶叶传播的影响
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惟双方实施'朝贡贸...
茶叶 18世纪欧洲最佳礼品
茶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南亚诸多国家传播。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
广州历史上茶叶引发的蝴蝶效应
2011年春节过后,发现一些曾经离开广州到外地去发展的朋友又回来了,而广州的这个春天也非常争气,没有...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