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小车住别墅 实记毛尖原产地茶农的幸福生活
12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龙潭"牌毛尖原产地信阳浉河港白龙潭村采访。
一个村子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白龙潭村有630户人家,人口达2350人,20个居民小组,拥有茶山2700亩,是个典型的茶产业村。"2009年由支书、村主任、妇女主任带头各成立一个合作社,发展到现在村里拥有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最大的合作社,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全村高档轿车38辆, 50%的家庭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但是村里老百姓的收入95%靠茶叶,基本不种粮食,除个别茶农家种点蔬菜外,其他粮食、菜全买着吃。"信阳市浉河港白镇长向记者介绍。
在一条近百里的街道两旁,盖着带门面的小别墅,每家近200平方米,这里被人们称为"百里文化长廊".不远处的茶文化广场更是茶农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支书伍士军说:"茶农除拥有这里的门面别墅,在山里的房子还保留着,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有的茶农在信阳市里还有门面。每到采茶季节,这里很是繁华,外地客商包括五云、文新两大茶企业都来我们这儿收购茶叶,茶农除采茶季节忙点外,其他时间都很清闲。"
清闲而富裕的茶农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茶农的生活,记者来到茶农刘红家。走进她家的小别墅,一旁的办公桌上放着主人的名片,一套价格不菲的真皮沙发彰显了主人的富有,可以看得出,前厅是专门接待客户的。在后厅,看到地上有几个大缸,分别腌着一缸鱼、一缸排骨、一缸肉,每缸有一百来斤,记者开始还误以为她家开着饭店呢!面对记者的迷惑不解,刘红说这是准备的年货。来到后院,除了一整套的先进制茶设备外,还有一辆高档轿车和几辆摩托车停放在院内。
"我家六口人,两个老人两个小孩,拥有茶山60亩,采茶季节招50余名采茶工,年纯收入约30万元,没压力,很清闲,一会儿邻居就来叫打牌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刘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