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木的认识与研究 广西铁力木家具考察
铁力木的认识与研究 广西铁力木家具考察
2013/9/2 17:33:02 《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明 铁力木夹头榫平头案明 铁力木象纹翘头案铁力木纹理清晰,经磨光上蜡,以人以“苍古”之感铁力木的认识与研究——广西铁力木家具考察(一)文/胡德生(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 编辑/陈盛娥铁力木,或作“铁梨木”、“铁栗木”,在热带多用于建筑,而广东、广西用其制作桌、椅等家具,极为经久耐用。铁力木的木性《广西通志》谓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木质坚硬而沉重,心材淡红色,髓线细美。“铁力木”与“铁栗木”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叫法和写法,所有植物学专著都写作“铁力木”。以往文章都写作“梨”,出于规范目的,今依植物学专著都写作铁力木。铁力木隶属于腾黄科铁力木属树种,大约有40种,较为常见的有六至七种,分布于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南越笔记》载:“铁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黎山中人以为薪,至吴楚间则重价购之。”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载:“铁力木为大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径达丈许……原产东印度。”而在广西的口语中,认为铁力木的主要产地在越南与广西南部。直到如今,广西的靖西县旧州街道两侧居民的堂屋中以及临近的越南部分地区民居中仍在使用着老式铁力木家具。笔者在旧州街还看到两户人家堂屋的一侧放着一具棺材。棺材长约两米,方约六十厘米,上下左右用四块独板拼合,外有两道木条固定。两端有堵头,一端彩绘圆寿字。棺材通体用铁力木制成,因当地棺材前后大小相同,在老人未用之前多放在堂屋当凳子坐,还有一种说法是借寓“升官发财”。当地居民说他们使用的家具有些是从越南买来的。在硬木树种中,铁力木是最高大的一种。它的纹理清晰,完全是由棕眼管孔组成,经磨光上蜡,琮黄相间,久用则色重,给人以“苍古”之感,极受文人雅士之青睐。它亦有粗细之分,粗者木面纹理如棕,细丝铁力棕眼细小,木质坚致,光泽可见。铁力木的辨识现今广西一带把铁力木称为格木,或称其为坤甸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说明它们有某种相似之处。所有木材在加工过程中根据切法不同,都会显示出四种不同特点,一是玄切面,即把木材断面套一正方,沿正方线从四面向里转圈开料,至少有两个面是玄切面。玄切面纹理有的酷似山峰纹,有的似行云流水,有的象宝塔,籍此又有“宝塔纹”之称。二是纵切面,纵切面即木材年轮纹的断面。一般开木方法是沿木材一侧平行下锯,这种切法开出的板材靠两边的都是玄切面。越往里切,离髓心越近,玄切面就越窄,这时的板面呈现两种特点,正中心为玄切面,两侧为纵切面。待切到圆心部位时,则全部都是纵切面。纵切面木材纹理比较单调,千篇一律的细直丝,很少有变化。三是斜切面,有时木材遇有某种缺陷,必须斜切时,还会出现斜切面。斜切面纹理更具特色,尤其是铁力木,往往会切出像鸡翅膀似的纹理来,有时还容易和鸡翅木相混淆。横断面,指圆木横断面,呈现的是同心圆的环状年轮,散布星星点点的管孔,这种断面在制成家具时大都被掩盖,不易看到。大体说来,常见纹理只有三种,木质特点紫黑相间,接触几次实物,不难辨认。作者 胡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