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艺术品市场触底全年成交600亿 2013机会显而易见
在2012年岁末,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闻风而上,房地产也风山水起,说明了人们对2013年经济的谨慎乐观的预期,预料2013年的经济形势将会好于2012年。加之党的十八大成功落幕,人事布局将在今年上半年基本明朗,各种政策趋于稳定,也将促进各方面向好的方向发展。2012触底:全年成交600亿2012年,在经济和市场周期的双重影响下,艺术品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查税风波不仅深层次地影响了当代艺术,也加速了拍卖公司到香港去开疆辟土;二是拍卖市场成交额大幅缩水,比2011年减少了一半。高价位的作品大幅减少,中低价位的精品逆市而上。三是书画市场继续成为绝对主角,当代水墨成为关注焦点,价格节节攀升;四是一级市场的基础面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得到彰显,一些知名的画廊、画店和有关艺术机构在调整中屹立不倒。这些特点将在2013中伴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一步发酵。2012年秋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为294.40 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23%。与此同时,作品的上拍数量和成交数量均比2011年秋拍大幅减少:上拍数量为29.24万件,同比减少了5.48万件,降幅达15.79%;成交12.95万件,同比下滑8.78%。其中,高价拍品的缩水最引人注目:成交价逾亿元的中国艺术品仅有1件,比上季度减少了3件,同比2011年秋拍减少了10件;成交价在5000万至1亿元的拍品仅6件,同比2011年秋减少了17件;而1000万至5000万元、500万至1000万元的拍品数量对比去年同期也大幅减少。传统的交易品类在行情调整中受到正面冲击。比如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等三大板块,2012年的交易总额为248.18 亿元,占市场总额的84.30%,同比2011年秋拍减少了128 亿元,跌幅超过34%。其中,中国书画总成交额142.18亿元,依然为市场份额最高的拍卖品类,占2012年秋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的48.29%,同比2011年秋降低了11.04%;瓷杂板块成交总额为81.6亿元,同比下降4.3%;油画和当代艺术板块成交总额为24.40亿元,同比减少12.52亿元,降幅达33.91%。古代书画逆势而行表现坚挺。2012年秋中国艺术品拍卖TOP100中,古代书画占据了23 席,虽整体数量与春拍基本持平,但总成交额为7.63亿元,比上季度高出1.41亿元,在纷纷下调的各项数据中实属难得。北京保利推出的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以1.012亿元成交,成为2012年秋唯一一件成交价过亿的中国艺术品。5,000万至1亿元的7件拍品中,古代书画占据4席:文徵明手卷《溪山清远》以7,475万元的高价首次打破了文徵明书画的拍卖历史最高记录;董其昌的《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以6,267.5万元刷新了董其昌拍卖作品的最高记录。奢侈品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拍卖在传统的三大板块之外异军突起,2012 年秋季奢侈品的成交总额达38.47 亿元,其他艺术品类的成交总额约为7.74 亿元,二者合计约占市场成交总额的15.7%,超过了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总成交额。不过,从环比角度来看,2012年秋拍与春拍相比略有上涨,结束了连续两个拍卖季度的交易总量下跌。另外,根据大量业内人士的景气预期和市场判断,全年总成交额600亿元,应是艺术品市场回调触底的标志。环顾国际市场,西方当代艺术作品在2012年表现亮眼,尤其是下半年更出现了爆发式行情,从佳士得、苏富比两家拍卖行的海外主场伦敦及纽约的成交额来看,战后及当代艺术在其他板块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呈现了高达30%的跳跃式增长。这对国内市场的回暖,多了一份信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