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二代印象
这是一群武夷山的年轻人。和你说起茶时,他们不仅有满口的生意经,还有对制茶技术的熟稔于胸。当然,更不乏对武夷茶产业的忧虑和思考。
与山外面的世界和山外面的年轻人相比,他们的肩上似乎担负着一种难以言表的责任和义务。
“会担当,才会做事。”这也是他们自己的话。
应红:简简单单与茶回应
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你关于她的年龄,你一点儿也猜不出她多大。
由于没弄清岩茶村和天心岩茶村的区别,跑错了和应红相约的地点。虽然离正确的位置距离不短,没等开口,应红就说自己直接开车来接,以免再跑错地方。
白色越野,斯巴鲁,车子很准确地停在面前。看起来就很精干的应红很快赶到。虽然初次见面,简单的几句寒暄,会让你明显意识到,你和她相互间没有芥蒂。
出生在天心禅寺的应红,很相信缘分和福报。天心禅寺的住持释泽道法师为应红所制之茶取名“回应”。“我姓应,这个名字能反映出对自己人生或事业的一种态度。”应红很直白地解释。
“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父亲将家里茶产业交给我做主,我应该把它做好。我还要把家里的弟弟带出个名堂。”从武夷茶校毕业后,在北京打磨几年后,应红选择回家创业。
应红很看好武夷茶的未来。她踌躇满志地说,明年再来,我们的茶厂会开在市里面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
你猜猜看,应红的年龄到底多大?或许,与她对“回应”茶的理解相比,这个问题已经无足轻重了。
梁天忆:处江湖之远也忧其茶
和梁天忆见面,是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天心永乐禅寺新建的禅茶居,山下不远处,就是大红袍母树的位置。
80后的梁天忆不是他的本名,这是他在天心永乐禅寺的名字。
天心永乐禅寺在武夷岩茶中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大红袍祖庭”。在这样的地方从事茶业的推广,显得格外不同。
虽然工作场所离尘世或者说离城市很远,但他和人见面时,通常要互加微信。可以发现,他经常在微信上,发布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最新几天的微信记录如下:
5月8日,山中一日。练字。吃野茶。吃枇杷。安吉白。涧水长清。碧水回澜。岩韵。
5月10日,这个季节的山里,山谷里盛开着清冷静觉的野百合。清冷撩烟雾深锁……
5月13日,野茶一泡解千愁。
……
从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出,梁天忆生活状态超凡脱俗,犹如高雅的隐士般,惹来很多人的向往。而在现实中,当他和你面对面聊起茶时,很容易发现他对茶有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考:禅茶,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天心禅茶”到底该向佛法一样面向普罗大众,还是应该提高身价,让自己高深起来?
他说,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答案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