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亩黄土地如何育出40亿元大产业 ——正安茶产业跨越发展之路观察(六)
山区农业县如何引领群众迈向小康路,这是历届正安县委、县^***为之奋斗的目标。多年来,该县历经了“桐花满山”和“野木瓜遍地”等一次次探索和尝试,在交付了不少的“学费”后,近年来,该县把茶产业列为主要优势主导产业,放在推进正安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正安县委书记王忠满有信心地说:“十二五”期间,正安县茶园总面积突破40万亩;到2020年,全县实现茶叶总产值达40亿元。
“茶路就是小康路。”
“向贫困宣战,向白茶进军。”
“发展茶叶,增加收入,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一幅幅红色的标语,点燃了正安人渴望“减贫摘帽”的激情。穿行于宁静的乡村,山间处处种茶忙:腾地,松土,开沟,栽茶,淋农家肥……这儿三三两两,那儿四五成群,公路边,菜园地,放干的水田,成片的包谷土。山的那边,山的这边,种下希望,种下未来。
这个冬天,茶乡大地注定忙碌。
今冬明春,7万亩茶的种植任务,从“2012年10月11日”出发,从^***正安县委【正发2012】15号《关于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意见》红头文件与正安县人民^***【正府发2012】43号《关于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红头文件,走进田间,走进农民手握的温暖之锄,落地生根。
这是希望的目标:正安县委“15号”文件提出,在巩固已建18万亩茶园的基础上,从2012年冬开始,每年以新增7万亩以上面积强力推进,至2015年,新建茶园22万亩,建成以207、203省道和十里茶廊为代表的示范基地,新建60家茶叶加工厂。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白茶面积达到15万亩;到2020年,白茶产量400吨,产值15亿元;绿茶产量25000吨,产值25亿元,实现茶叶总产值达40亿元。
这是有力的工作措施:“15”号文件要求,高起点规划茶园,高标准建设茶园,高要求管理茶园,高规格兴建茶叶加工厂,高档次布局茶叶交易平台,高品位打造茶叶品牌,高效率建设和运转专业合作社,高投入保障茶叶产业发展。
实际上,新出台的这两份文件是正安县发展茶产业以来的延续和升华:
2007年9月,正安县委、县^***出台《关于2007至2009年新建10万亩优质茶园的若干意见》(又称“正安茶产业40条”);
2008年8月,县委、^***出台《正安县干部职工领办效益农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2010年3月,县委、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0年5月,县^***出台《关于构建新型融资平台推进现代农业(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
比较中记者发现,正安新“15号”文件较以往明显不同的是,要求更高,力度更大,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决心更加增大。
比如,茶园规划了4条产业带:207省道土坪至乐俭、和溪、凤仪、安场,303省道瑞溪至桴焉、庙塘、小雅,湄汶路流渡至谢坝、市坪,格林至班竹、中观沿线。2个示范园:瑞溪罗汉洞茶旅一体化十里茶廊和安场东山茶叶产业科技示范园。集中连片基地:种茶乡镇5000亩基地以上1个,2000亩以上基地3-5个。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明确3-5人专抓此项工作。
这是以往没有的。
又比如,种茶乡镇建300平方米以上的茶青交易市场、布局能满足5万亩茶园加工和精深加工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加大项目投资外,县财政每年预算600万元用于茶产业发展、重奖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对工作滞后者降职或免职处理。
这,更是以往没有的。
再解读配套“15号”文件的“43号”新规,21条条条是“硬通货”,其“正安力度”更能窥其一斑。不妨从中列举几条加以佐证:
其中的“第十七条”规定,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茶叶品牌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茶叶品牌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再比如,“第十八条”规定,县^***每年预算100万元作为茶叶产业奖励基金,用于年度茶叶生产先进乡镇和部门的表彰奖励等等。
这一系列政策精神,从基地扶持、龙头培育、市场品牌等多个方面无一不刺激、鼓励广大干部、农民、企业积极投身茶产业。
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攻坚,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总结,回望过去几年间,正安县发展茶产业的力度是非常惊人的,比如从资金的角度来认识,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地方财政年收入不过1亿元,而这五年多时间,总计直接投入茶产业的各项资金达1.5亿元以上。一个连保工作运转都相当吃力的山区农业县,如此这般“痴心”于茶产业,其发展速度惊人也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当然,正安人更加不能忘怀的,是省财政、省农委、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项目倾斜。
县里的同志说,没有哪个产业说不缺钱的事情,但在发展茶产业上,他们舍得投入,“43号”红头文件值好几千万元呢。
攻坚大会,红头文件,现场观摩,深入发动,茶苗移栽,短短一个多月以来,新一轮种茶热潮以前所未有的声势激荡芙蓉江畔。
率先在全县召开扶贫攻坚“减贫摘帽”暨茶叶生产誓师大会的乐俭乡,今冬明春在管护好现有茶园的基础上新种植9000亩茶园,他们计划在2015年实现人均1.5亩优质茶园、户均5亩茶的茶叶专业乡。
着力打造白茶之乡正安南大门新形象的土坪镇,面对今冬明春12000亩的茶园建设目标,镇党委、^***集中力量组织20余名干部分别组队到各重点村,协助村委召开群众会,开展技术指导等工作。到11月底,这个镇已全面完成新建12000亩的下达任务。
“全县上下,摆开阵势,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开创正安茶产业发展的崭新局面,推动正安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县长邓兆桃说。
县委书记王忠掷地有声:茶产业是正安县长期的一大优势主导产业,是推进正安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全县茶园总面积突破40万亩,其中白茶基地必须突破15万亩,这是底线,绝不动摇。也就是说,从今年起,全县每年至少要以新增7万亩以上的速度强力推进。
眼下的正安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个乡镇你追我赶,奋力争先,场景喜人,速度惊人:截至11月29日,全县已移栽茶叶面积近4.2万亩,占今冬明春7万亩的59%。按照现在的速度和力度,预计到今年12月底,全县将提前超额完成7万亩茶园的攻坚任务。
风雷动,鼓点急,三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个冬天,注定是正安茶产业的春天。
编后
纵观正安茶产业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正安决战贫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其发展速度之所以快,成效之所以明显,影响之所以大,关键在于当地党委、^***改变山区人民群众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勇于担当,善于谋划,敢于攻坚,才有了今天“正安白茶飘香四海”的良好局面。
新动力,新机遇,新起点。当前,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三化同步”加快发展。无论抓茶产业或是其它产业,都需要经验和精神,“正安经验”给我们很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