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民俗:荡秋千和簪花|民俗审美(一)
日期:2014-12-03 浏览:1741次 
两种民俗:荡秋千和簪花|民俗审美(一)

民俗审美
两种民俗——荡秋千和簪花

朱小枝 刘继勋 


荡秋千民俗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女子重要娱乐方式之一,而非今天儿童用来玩耍的器材。《荆楚岁时记》言:“春节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秋千’。”汉武帝千秋节日以之戏于后庭。秋千因为使人联想到千秋万岁的“千秋”,故被用于庆贺汉武帝生日。

    《天宝遗事》也有“宫中至寒食节,筑秋千嬉笑为乐,帝常呼为半仙之戏”的记载。荡秋千的女子衣袂飘飘于半空之中,就像乘风飞舞的仙子,给人一种空灵潇洒的淋漓之美。秋千之戏盛行于唐宋民间,秋千佳人也成为文人诗词中常见的美好意象。

  比如晚唐的李商隐最擅长的《无题》诗之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描写一个美丽、早慧、勤于习艺的少女,向往爱情,而幽闺深藏,青春虚耗,一腔苦闷幽怨,以致在溶溶春风中无心戏耍。画面凄美,解家认为“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诗中习见……征之作者生平,求之作者诗文,均若合符节,其为托喻,自无可疑”。

  再如,宋词豪放派代表苏轼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叙述作者在“枝上柳绵吹又少”的暮春时节,行走在道路上,看到荡秋千的佳人忽隐忽现,听到她的笑声,笑者无心引动路人的情思,无情是无心的无情,路人被秋千佳人引动情思,含蓄地传达出外物本无心,烦恼皆自寻的哲理思辨。

  又如,欧阳修词作以婉约见长,其名篇《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直为后人称道。泪眼问花的,是一多情善感的佳人。无疑,她曾经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在秋千上欢乐嬉戏,而今又逢暮春时节,游冶的爱人还没回到自己身边,自伤身世的她,泪眼特别注意到落花无情飞过自己的秋千。

    同样,吴文英看到西园的秋千,也会产生幻觉:“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风入松》)。吴文英睹秋千而思佳人,想象秋千索上还留有佳人的手香,而那位佳人其时早已不在人间,字里行间渗透的是作者物是人非的刻骨相思。

    作为女性的李清照,有一首《点绛唇》,写她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描写荡罢秋千的形象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荡罢秋千以致手酸汗出,可以想象荡秋千时的欢乐尽兴。



 
Tags: 民俗 荡秋千 簪花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 下一篇独具特色的老鼠嫁女习俗[图文]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宁夏回族茶俗: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
宁夏回族民间茶俗甚多,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
临沧23种民族原味茶艺
临沧23种民族原味茶艺编辑:录入时间:2012-4-99:25:00临沧境内居住着佤、傣、彝、布朗、德昂、拉祜等2...
彝族相亲习俗:烤茶
想娶媳妇?先学一手烤茶绝技吧。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
品尝民俗茶
去云南个旧时,热情好客的哈尼族姑娘娜依娅,领我到她的家前屋后、山坡地头看她们的土茶树。那时,正是...
中国茶艺外传的两个方向、两种遭遇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茶叶和饮茶方式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其中又以...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