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佳篇畅茶韵 百支妙笔点夷州
日期:2010-06-20 浏览:314次 
诗画佳篇畅茶韵 百支妙笔点夷州

诗画佳篇畅茶韵 百支妙笔点夷州

——首届“茶国行吟”笔会侧记

  6月11上午细雨蒙蒙,在茶香飘溢、风景秀丽的湄江河畔,来自全省各地100余位文化专家、作家、诗人、书画家齐聚茶乡湄潭,泼墨留画,吟诗作对……这是在“茶国行吟”首届笔会,中国遵义名茶之乡诗草创作交流活动上的一幕。

    

  “茶国行吟就是在茶的国度里边走边唱”,贵州省著名作家姚晓英为本次笔会主题做了准确概括。在为期3天的笔会里,来自全省各地100余位文化专家、作家、诗人、书画家先后去到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茶乡广场、天下第一壶、万亩茶海景区、茶场和以黔北民居为特色的茶乡新农村等地,切身感悟和体会中国名茶之乡湄潭茶产业70年风雨历程和乡村巨变,并围绕湄潭茶产业及文化的历史,开展以旧体诗、词、赋、楹联、书画为主,新诗、散文、小说、曲艺为辅的诗草创作活动。并且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专家学者们共创作旧体诗150余首,新诗11首,对联30余幅,书画100余幅。

  

  墨香与茶香的融汇

    

  “乱世山居无异珍,聊将雀舌献嘉宾。松柴炉小初经火,岩水程遥半旧甄。”这首由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刘淦芝创作的《试新茶》,是刘淦芝在1943年“湄江吟社”创办之初,拿出湄潭茶供诗人品茗后所带头创作的诗。时隔67年,首届“茶国行吟”笔会成员齐聚湄潭,在省茶科所专家的解说下,成员们全程领略上世纪30~40年代国民^***中央实验场开启中国现代茶叶科研种植以来的深厚历史文化,重温浙大“湄江吟社”苏步青、刘淦芝等知名人士创作的茶诗。当来到天下第一壶时,省茶叶专家张其生指着毗邻天下第一壶的象山向大家介绍当年中央实验场就是选在这里种植茶叶,而湄潭茶就是从这里开启了发展之门时,大家纷纷交流起来,并在茶叶专家张其生老先生的解说下上前询问了解。

    

  “在了解湄潭茶的历史后,在创作上对我而言有着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在创作时,吸取其中的某一项精髓并将其放大,这样作品将会更有活力。”贵州省诗词学会编辑秦应康说。而就在此时,省诗词学会理事李达荣现场即兴创作出了一幅对联--“万里茶香蜚象岭,半天火焰动湄江”,两句话将湄潭文化的地理标志和文化展现的恰到好处,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远隔城乡风也香。在湄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来庵,“茶国行吟”品茗交流晚会拉开帷幕,各位专家、作家、诗人、书画家在欣赏了一幕幕动静皆宜的文化表演后诗性大发,纷纷上台吟诵当天即兴创作的诗词楹联,兴致高雅的诗人们还用昆曲唱诗词,把当天晚会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了高潮。而在偏岩塘度假村进行的创作交流中,书画家们尽情泼墨,仅几个小时就创作出了上百幅精典作品。难怪今古文人,包括当年浙大吟社的九君子,品茶“醉”后文采大发,或许,这就是当年刘淦芝为何用湄潭茶那种高深内涵与品质去待客的道理,一杯香茗表心意,湄潭的美景与主人好客之情也被作家、诗人们记录于心。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湄潭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四两.. 下一篇特写:台湾茶飘香“哈洽会”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2014北京礼品展:茶韵经典传承,创新时尚与中华艺术
.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时的品茶论道至今天的以茶会友,一杯香茗诉说的不仅仅是悠悠历史,更是彼此相交...
杜甫草堂:再现“唐风茶韵”表演
正在举办夜游活动的杜甫草堂,首次再现了唐代烹茶工艺,让人大开眼界。夜幕下的杜甫草堂,桂花飘香,游...
“吴裕泰” 百年的茶庄
吴裕泰茶庄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始建于1887年,初名吴裕泰茶栈。&ldq...
庭院映诗画 雪舞带梅香
清晨起床,看到了窗外正在飘落的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这是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站在院内,亭廊如...
深山古寨茶韵的南糯山半坡寨
    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位于格朗和乡海拨1650米的南糯山上,以原生态的风景和连片的古茶园著称。...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