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出口遭遇尴尬七大原因
日期:2011-07-08 浏览:176次 
中国茶叶出口遭遇尴尬七大原因

中国茶品种多样,各有千秋,既是可口的饮品,又有保健功效,是人们陶冶性情、传达友情的生活必须品,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国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我国茶产量约140万吨,排名世界第一,茶叶出口量30.2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出口额再创新高,达7.84亿美元,同比上升11.23%;平均单价2593美元/吨,同比上升11.42%。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肯尼亚国内生产总量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可出口总额比中国多出近百分之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中国的茶叶出口还存在哪些不足?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

  蔡军秘书长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我国茶叶的出口有七大软肋。

  第一,我国多数茶企没有尽快的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多数茶企实力和规模偏小,生产能力有限,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标准、规范化的生产链。同时,由于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这些中小茶企更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第二,我国出口的茶叶产品多为原料性产品,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附加值微薄,处于产业销售链的底层,而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攫取,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第三,在主流市场中占有率低,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结构亟须调整和优化。通过分析我国茶叶目前的出口市场格局可以发现,对于单一产品的依赖性仍旧很大,而这种依赖性根植于历史上的诸多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表现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这种市场结构的不稳定性最终使得出口局面难以打开。

  第四,新市场拓展不力,各茶品的宣传营销无法跟上生产的扩张,企业缺乏联合互动的对外宣传机制。世界上多数国家茶叶消费多以红茶为主,而我国绿茶主要销往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特种茶类尚未形成国际市场消费热。

  第五,产业科技较落后,茶叶研发程度偏低,难以达到为市场量体裁衣的生产模式。在我国,目前90%以上茶企欠缺自主研发产品能力,大多数的贸易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生产和销售环节明显脱节,没有足够的能力根据市场的各种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在新品种研发上也显出技术薄弱和能力不足。

  第六,国内尚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出口标准直接导致了出口市场混乱。据了解,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设置的控制体系。但是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和企业的不断涌入,三年前制定的标准已不能很好地契合当前的茶叶出口形势,缺乏统一的出口标准来衡量茶品品质,从而无法对企业进行资质管理,造成“有产品就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局面,扰乱了经营秩序。

  第七,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币预期升值,也加大了出口企业经营的风险,导致出口不稳定和不可持续。

  蔡军同时也指出,国外的市场环境和进出口政策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茶叶的出口。

责任编辑:HP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贵州石阡凭借品牌撑杆推进产业跨越 下一篇成品茶品质成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整顿茶叶市场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认真开展茶叶...
陆晓晶:引领中国茶艺,存葆千古茶香
与世界上许多美好事物的境界一样,好的茶香,在于可表述与不可表述之间。清雅者胜于浓郁者,无相者胜于...
高麟溢:出身茶叶世家,一生事茶(图)
  开栏语:“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叶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为茶共同奋斗。他们不求功...
张大为:开创媒介宣传茶叶先河(图)
  张大为简介  1925年生于北京,1949年参加工作。曾任平凉地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商业部和供销总社...
泉州:扼杀劣货空间,扶持茶叶包装龙头企业
  连日来,本报《关注茶叶包装袋质量》系列报道,引起了涉茶各界对茶叶包装行业的极大关注。不少读者...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