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改造残次林地发展茶产业
贵州石阡改造残次林地发展绿色茶产业
石阡县继2002年起在贵州省率先实施退耕还茶后,眼下又有计划、有规范、有规模地对残次林地进行改造并用于种茶,同时采取加大财政补贴和投入、允许干部职工留职带薪等“硬措施”,大兴茶产业。
茶叶种植在石阡县有相当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远未形成产业,到2002年,丰产茶园面积不足万亩。与此同时,退耕还林栽种的大量杨树由于土壤不适、管护不当等原因长势不好,农户在8年的退耕还林补贴过后,难有经济收益。2002年,石阡县决定将退耕还林和茶叶种植结合起来,当年即还茶5000亩。此后,把退耕还林的指标用于还茶,并在还林地里套种茶叶,逐年加大还茶规模。
2007年,石阡县有的乡镇按照县林业部门的作业设计和管理要求,对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的适茶残次林地进行间伐和改造,该砍的树砍掉种茶,能在林下套种的就套种。据统计,石阡县已在退耕还林地中套种了7000亩茶叶。记者在石阡县龙塘、龙井、聚凤等乡镇看见,当地农民正开荒挖土,抓紧栽种。在龙塘的十二山梁子,近年新种了1200亩连片茶园,50多个农民对茶园进行补植。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3000多亩,种植规模已跃居全省第三。石阡县还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发展新建茶园2.5万亩,3年过后,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石阡县配套出台了系列发展茶产业的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种资金投入茶产业,对农户无偿提供良种茶苗,鼓励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和机关干部种茶,对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予以贷款贴息。同时,机关干部职工独资建新茶园100亩以上的,还可以留职带薪。此外,石阡县对茶树育苗和茶园管理也都有相应投入和补贴。(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