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艺术品投保的若干问题
最近,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故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针对今年以来故宫爆出的“十重门”做出一一回应。其中的五个“门事件”——斋宫展品被盗案的“失窃门”、哥窑瓷器受损的“哥窑门”、4起文物损伤一直没有披露的“瞒报门”、紫檀嵌玉挂屏被水泡损坏的“屏风门”和古籍失踪的“古籍门”,从保险的角度来看,都与收藏艺术品保险有着关联。

图:收藏艺术品钧瓷福禄如意
故宫“门事件”让人们对收藏艺术品保险倍加关注。我国的收藏艺术品保险推广到现实中的距离究竟还有多远?
据了解,直到今年8月,文化产业险才签了第一笔收藏艺术品保险大单。投保方为一家金融公司,其在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为其旗下拥有和保管的价值高达1.2亿元的收藏艺术品投保文化产业保险。保险范围包括馆藏、展览、运输等各个环节,涵盖收藏艺术品因盗窃、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导致的损失风险。
瓷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国内大多博物馆的收藏艺术品都还“裸着”,未上保险。大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对于馆藏收藏艺术品一般不购买保险,一方面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自己的专门的库房,库房内配备有先进藏品陈列储藏设备,针对不同的藏品分类保存,库房内部采用国际化标准恒温湿机组设备,保证藏品不受环境影响;再者采用24小时监控设备,保证藏品的安全,安全系数较高。而另一方面就是高额的保费,远远超出馆方的财政支付能力。
湖北美术馆陈列展览部主任肖传斌介绍,一般该馆给收藏艺术品买保险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社会征集的展览,要视参展方的要求高低而定,作品保险费由参展方自己承担。二是借展,借用他馆藏品或展品进行展览,由我馆为他馆作品购买保险。三是馆际之间的交流展,则相互为对方馆作品购买保险。
对于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收藏艺术品保险的保费往往令馆方无奈。由于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非营利性的,其运营主要靠国家财政支持,而收藏艺术品保险这方面受馆方可支出费用限制。许多收藏艺术品在投保时,处于保费的限制,只能根据可支出保费对收藏艺术品“降价”投保,能保多少就保多少了。
雕塑艺术家、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也有同样的感受:“有时,我应邀举行个人展览,倘若投保的展品受损,保险公司赔付金额也仅仅是展品的材料费而已。没办法,本来展费就不高,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投保,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博物馆和美术馆在收藏艺术品投保时也有同样的无奈。
事实上,对于想为自己的藏品投保的个人收藏者来说,能够寻找到受理收藏艺术品保险投保的保险公司更为迫切。就此,记者电话联系了两家收藏艺术品保险试点保险公司,两家保险公司的湖北分公司均回复:分公司还尚未有这样的专业保险产品。而记者连线两家保险公司北京、上海分公司,了解到只有一家能承保展览保险——主要是针对展览场所、医疗、意外保险的第三方保险,但对展览设备、展品不保——保险公司不承保主要还在于收藏艺术品的价值认定难,考虑承包期间收藏艺术品价格的市场浮动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此专家建议:收藏艺术品保险市场只有跨越当下收藏艺术品保险的现实距离,才真正能够“飞入寻常收藏家”。(沈俊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