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仁化县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纪实
日期:2013-09-14 浏览:1014次 
广东仁化县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纪实

仁化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晓梅听取叶专家介绍叶等级分类情况。

仁化红山采女。

  广东仁化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叶品种独特、品质优良、安全可靠,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今年4月,随着首届红山叶节的成功举办,具有悠久产传统历史的仁化县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小有名气的仁化叶,也随之走红南粤城乡。尤其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的关心支持下,仁化县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强力扶持和推进叶产业,全县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先进栽培和制技术得到积极推广。如今,“创品牌、做名茶”已在全县深入人心,仁化也凭借其优秀的品质在众多重量级的国家及省市叶评比大赛中过关斩将,力拔头筹,以无可争辩的明显优势接连揽回了一系列大奖。

  回望丹山锦水,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门道,仁化也因此走出了粤北,迈向了全省,并正走向全国!

  措施一:不惧挑战 做强做优仁化

  仁化产历史悠久。唐朝圣陆羽著《经》便有“岭南产韶州”的记载。改革开放后,仁化白毛多次荣获全省、全国名优质量评比金奖;新研制成功的白茶红茶等新产品,在第八、九、十届全国“中杯”名优质量评比中接连荣获金奖。近年来,县委、县^***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了一批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全县叶企业至今已发展到6家、叶专业合作社6家。全县现有园面积近2万亩,产量1500多吨,产值约6000万元。

  但是,仁化叶产业也面临来自国内外和产业内外的严峻挑战:

  一是国内外叶竞争的挑战。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类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二是来自叶质量安全的挑战。叶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叶贸易的主要贸易壁垒,更是产品质量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对构建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叶质量安全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来自知识产权与保护的挑战。仁化知识产权体系尚未完善。

  四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合力与整体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五是企业基地意识不强,“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投入分配机制尚未形成。

  六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投入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产业发展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

  七是叶产业和文化相互强势推进的态势尚未形成。

  对此,仁化县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提出了做强做大做优叶产业的宏伟目标:力争2017年使全县园总面积在现有2万亩基础上再增加1万亩达到3万亩以上,2020年达到4万亩,其中投产园2万亩以上,绿色食品基地园达5000亩以上,无公害园达100%。到2020年,全县叶总产量达0.2万吨以上,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叶产业综合收入达2亿元以上,惠及农户5000户以上,把叶产业建成富民兴县的主要支柱产业。

  措施二:抓住重点 促进规模化生产

  一是优化叶种植布局。聘请省级以上知名茶叶科研机构及有关专家对全县叶产业用地、布局、品种、品牌和市场营销等进行专项产业规划,科学编制《仁化县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重点发展叶专业村、镇,建设一批沟渠路配套、灌溉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园。

  二是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实行集约化育苗,建设苗圃基地,保证种苗供应。按照“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和“高香、花香、清香型”品质搭配要求,以当地品种为主,选定和推广优良树品种5-6个,特别是体现地方特色的省级良种如丹霞1号、丹霞2号等。

  三是加强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大力实施通村公路、“三小”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项目的政策机遇,认真搞好区公路、机耕道、水配套、叶生产用电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切实解决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为叶产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措施三:找准方向 推进市场化进程

  招商引资建龙头。充分发挥本县叶品种资源优势,集中力量编制叶项目,建立叶项目库。积极吸引工商资本开发超微粉、多酚、食品、饮料、保健品、中低档叶包装、具、艺术品等多元化叶产品,延伸叶产业链,提高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扶持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鼓励和帮助现有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看好、竞争能力强的企业,打破地区、单位和所有制界限,推进企业整合,组建叶企业集团,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调整和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本县叶品质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在大众中做出名牌和品牌,形成产品的梯次结构,提高叶产量和经济效益。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城筹建叶批发市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仁化知名度。根据叶规划布局,在主产区设立青交易市场,方便农交售,使青向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聚集。积极对接外地客商和省内外主要消费市场,培育“委托代理”队伍,拓宽市场领域。

  措施四:加强管理 提高标准化水平

  首先要制定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以生产有机、绿色食品茶、无公害为目标,依托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知名茶叶协会、叶专家,建立一套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园管理、叶采摘到加工、贮运、包装及销售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建立空气、土壤、水质监测体系,加大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从源头上把好叶质量关。

  其次要推进叶企业标准化生产。叶加工企业要按照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制度、体系开展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叶企业进行有机、绿色食品茶、无公害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为建设优质品牌创造条件。

  三是建立叶质量检测控制体系。购置必要检测设备,落实检测手段,对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网点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逐步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监控,确保全县叶质量和卫生安全。

  四是加大产业科技推广力度。支持叶企业与省内外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联姻,鼓励科研和技术机构采取技术承包、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

  措施五:打有机牌实施品牌化战略

  一要巩固完善发展模式。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叶产品生产要求,打好叶生态品牌,大力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栽培技术,开发和使用叶专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保护生态环境,为生产优质叶奠定良好的生态和环境基础。

  二要加大叶宣传推介。采取^***主导、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的办法,统一制定“丹霞”有机公共品牌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参加国际叶博览会、国际文化节、国内外叶展示展销会、文化研讨会等事和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仁化叶节,强势宣传文化

  三要整合品牌。按照“抓基地、树品牌、抢市场、拓旅游”的工作思路,引导和组织叶企业组建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店标识、统一大宗批发部标志,建设地域品牌

  四要发展旅游助推品牌。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和文人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庄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积极向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申报高坪库区园为农业旅游示范景点,以旅游带动经济、助推品牌

  新政聚焦:新“10条”扶持叶产业

  高标准连片新种良种园2亩以上的,每亩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

  对树苗圃场或育苗大户选用良种繁育达到每亩扦插8-10万株标准,连片面积3亩以上的给予每亩5000元资金补助。

  在新发展园区建立叶加工厂可享厂区建设资金补助;未设厂但与农户签订长期青收购协议的,每年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引进新技术的叶加工企业除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外,还享有一定的资金补助。

  对从事叶产业并在本县进行工商税务登记的且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申报企业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当年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的,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补助。

  叶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在本县纳税的叶产品被法定认证单位新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每个品牌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在本县纳税的叶企业在示范区建设期间享受税收返还。

  给予产业每年一定的宣传推介费用。

  给予叶科研机构每年30万元的新品种选育、科研、培训、技术交流等费用。

  对从事白毛良种选育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县^***酌情给予奖励。

  每年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并对优胜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印象红山:高山云雾出名茶

  说起仁化,不能不提及红山镇,这个总面积170平方公里的山区镇,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山林面积1.53公顷,全镇森林覆盖面积高达89%,辖区海拔500米以上,境内有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食水源头高坪水库,为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历来以盛产白毛而闻名遐迩。

  此前,经省农科院牵线搭桥,该镇成功引进了3家叶生产加工企业,其中丹霞天雄公司、红山富农叶合作社拥有较大规模。天雄公司选用白毛中的新品种丹霞1、2号为原料制作加工生产“丹霞天雄中高档红茶,主要销往珠三角市场;而富农合作社生产的“丹霞工夫”以及普洱茶,除销往省内市场外,还远销云南等地。

  据了解,天雄公司开办3年来,已累计投资600多万元,每年产200吨,其主要产品“丹霞岩红”红茶不仅质优价高,而且市场口碑极佳,每公斤价格达800元左右。目前,红山镇共有园总面积1.26万亩,年产320吨,被省委、省^***列为全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专业镇。

  光荣帖:仁化佳茗享誉南粤

  1988年以来,仁化银毫连续八届荣获广东省名优质量竞赛名茶金奖、银奖。

  1994年仁化银毫荣获全国林业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9年荣获第八届“中杯”全国名优评比活动红茶类、白茶类特等奖。

  2011年丹霞红红茶、丹霞工夫红茶分别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质量竞赛金奖、丹霞雪芽白茶荣获银奖。

  2011年“中杯”全国名优评比活动丹霞红红茶、丹霞雪芽白茶分别荣获红茶类、白茶类特等奖、一等奖;丹霞岩红红茶、丹霞玉芽白茶分别荣获红茶类、白茶类一等奖。

  2013年“红丹舒牌”红茶、“丹霞天雄牌”红茶、“红丹舒牌”白茶荣获广东省第十届名优质量竞赛金奖;“五千岁月牌”红茶获银奖。

  2013年红丹舒牌红花香红茶荣获第十届“中杯”全国名优评比红茶类特等奖;红丹舒牌红蜜香红茶红茶类一等奖;丹霞雪芽白茶白茶类一等奖;天雄牌丹霞岩红、丹霞玉芽分别获得红茶类、白茶类一等奖。

  仁化县叶科研水平走在全市前列,1998年以来该县叶科研成果共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农业技术推广奖9项。2011年1月,丹霞1号、丹霞2号2个树良种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隆林县利用工业理念大力发展茶产业 下一篇炎陵龟龙窝“高山乌龙茶”蝉联全..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IT业护眼喝什么 茶叶胡萝卜汁
以饮食为根,可有明目清神保护视力的作用,对于视力已损的朋友亦有缓解疲劳调节之功效,望诸位专心调理...
保管茶叶有方法 行家来支招
不发酵茶 绿茶(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银针等)越新鲜越好,不宜久放  半发酵茶 乌龙茶(铁观音、...
过期茶叶的再利用
过期或者泡过的茶叶仍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现将其中的一些用途介绍如下:1、煮茶叶蛋。有的利用泡过的茶...
夏日炎炎 如何储存茶叶
夏日炎炎,喝一杯清茶,既可以消暑降温,又可以怡情养性。但是,茶叶再好,如果存放不当则也容易变味,...
夏日高温高湿,茶叶保存有讲究
最近南京市迎来了新一轮高温高湿天气,市民家中已经开封的茶叶必须保存得当,才能保持茶叶原有的色、香...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