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催热国内陨石市场:无鉴定机构致假货横行
加工成珠宝首饰的陨石。
碳铁球粒陨石。
石铁陨石。
石陨石。
铁陨石。 图片均由受访者庞炳燊核实提供 收藏大势 前几天,广州的一些时尚青年群体在谈论一场即将在本月23日举行的活动:摘一颗星星送给你。 不过,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场活动与时尚并无多大关系,而是当天成立的广东省观赏石协会陨石专业委员会向广大藏家奉上的首届广州陨石科普文化展。届时,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周易杉将专程为广州藏家带来52块国际公认的陨石分类标本。 陨石,是每一个上过学的人都不会陌生的“天外来客”。近年来,它在国外收藏爱好者中间掀起的收藏热情已经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奇石品种,甚至直逼金银珠宝等传统投资品。南方日报记者从世界陨石协会公布的行情表,广东特有的雷公墨(玻璃陨石)的价格每克卖到5元—50元,而一颗上等的铁陨石已贵过黄金,最让藏家“疯狂”的稀有陨石,每克的价格甚至炒到1000元—10000元。 “尽管国外的陨石市场目前已经被资本炒作得热火朝天,然而,国内的陨石收藏却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广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庞炳燊告诉记者,国内的陨石市场杂乱无章,与行业缺乏专业标准指导有极大关系。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新藏品 “天外来客”不甘埋没实验室 在广东省观赏石协会的办公室里边,两鬓斑白的陈华堂从布袋掏出几颗外表斑驳乌黑、掂在手里明显感觉比一般石头要轻的东西给记者观赏。与这几块黑家伙一起示人的,还有陈华堂自己撰写的《雷神之石》、《湛江地区的玻璃陨石雷公墨》、《玻璃陨石在琼雷地区地貌第四纪研究中的意义》等数篇研论文章。 这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便广泛考察研究华南地区地貌。作为广东省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他先后发现过广西灵山县“灵山人”头盖骨化石、广东雷南县(现雷州市)和海南乐东县古海蚀遗迹,探明过广东连县白家城宝塔岩洞穴。不过,在记者面前,他最自豪的还是从1963年开始就认识了广东本土的雷公墨,并在此后数十年的岁月里,搜集、收藏了一大批的科研样本。 雷公墨,是我国古人对陨石玻璃的俗称,实为陨石玻璃的一种,国内仅两广和海南地区发现过,因其常于雷雨天中被雨水从岩层中冲刷脱落出来,以致古人误以为是雷电造成的,是传说中的雷公画符遗留的墨块。 这一次,陈华堂向记者出示的几块标本,即是他数十年来收集的数百斤雷公墨当中的一部分。 一心扑在考古科研上的陈华堂,过去并不知道,这些黑不溜秋的东西,不甘埋没于清冷的科研实验室,早已成为投资收藏界炙手可热的新藏品。当狂热的陨石爱好者庞炳燊告诉他,在国外的陨石市场上,一块上好的雷公墨,每克可以卖到几十美元时,他一脸吃惊,并打趣说,只要卖掉一批,自己就可以成富翁了。 实际上,雷公墨只不过是目前被人类所认识的诸多种类的陨石当中的一种。据地质专家介绍,陨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变成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石质、铁质、石铁混合的物质,也称“陨星”。大多数陨石来自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目前市场上公认的陨石主要有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铁陨石(铁镍合金)、石铁陨石铁和硅酸盐混合物)等等,每类陨石下面又有它们的子项。 据了解,全世界目前已收集到的陨石样品已达4万多块,而散落在民间收藏者的各种陨石则不计其数。本月23日在广州工人文化宫举行的首届广州陨石科普文化展,将展出52件上海收藏家张亚江先生所藏的陨石标本,是目前所知品种最全的一套陨石,每一件都出自国际陨石权威美国陨石收藏大家法曼,并经国内陨石大家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徐伟彪教授过目,不仅三大类陨石全有,还有十分罕见的月亮陨石和我国迄今为止从未找到过的火星陨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多块标本能肉眼看到其内部结构,藏家可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