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衍生品发展面临三大绊脚石
艺术衍生品发展面临三大绊脚石
2013/9/16 18:25:33 北京商报
由文化部、中拍协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1784亿元,其中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交易总额为180亿元,仅占整个市场10%左右。而在欧美国家,艺术版权产业发展带动艺术衍生品交易额是艺术品直接交易额的3倍以上。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在前期设计、中期生产以及后期销售上仍存在问题。种类少定价高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作品衍生而来的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具备一定的艺术附加值。在国外,所有美术馆、博物馆几乎都配有自己的艺术商店。衍生品早已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庭装饰、音像书籍、网络游戏、食品饮料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博物馆营收的经济支柱。反观国内,艺术衍生品的种类相对匮乏很多。英艺在线CEO苗平说,在中国,很多艺术衍生品就是简单地将水墨画印到产品上,没有创新。所以国内艺术衍生品的种类少、丰富度低,其中多数的衍生品又是将目标瞄准投资市场,而非大众消费市场,所以定价比较高。以艺术衍生品的电商平台为例,美国的艺术衍生品销售网站ART.COM有约150万件高清复制品,与ART.COM销售形式相类似的国内网站有hi小店、HIHEY.COM等线上商店。其中hi小店既有线上销售平台也有线下门店,其网上平台一共有1635件作品,且大都是年轻艺术家的原作,所以价格也相对较高,从2000—5万元不等。对此,白盒子艺术馆负责人孙永增建议,艺术衍生品价格不要过高,应该尽量把它降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例如原创性的、限量版的衍生品,定价在1000—5000元较为合适。这对艺术家、消费者、商家都有好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范围地去传播艺术,使艺术消费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投资行为、收藏行为。上下游缺乏良性互动除了前期的设计和定价,艺术衍生品在后期的生产环节中也面临一定的问题。从事艺术衍生品授权和销售五年的北京大宋怡和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监其梵表示,艺术衍生品对供应商的要求很高,因为跟艺术挂钩,有一定的使用和收藏价值,所以对工厂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艺术衍生品很少量产,一般来说都是300—1000套的生产规模,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小工厂达不到生产要求,而大工厂觉得量少不愿意接单。销售渠道受限目前国内的艺术衍生品主要通过艺术区和美术馆的实体商店销售。在其梵看来,国内目前基本上没有成熟的艺术衍生品销售电商平台,同时在国外能做到上亿元销售额的博物馆渠道在中国也没有发展起来。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显示,国内衍生品产值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博物馆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年的衍生品营业额在3亿新台币左右(约6000万元人民币),英国TATE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为3—5亿元人民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更是高达5—7亿元人民币。对此,华凌磊认为,艺术衍生品基本上都是小规模制作,很少量产,所以单件成本就已经很高了,而市场有限、毛利率有限,使得盈利相对困难,所以国内的艺术馆、博物馆很少花大力气去做衍生品的设计和销售。国外的衍生品因为起步早,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像大都会、卢浮宫这样的美术馆或博物馆,都为衍生品的发展设立专门部门,制作一些价格相对亲民的明信片,也包括高端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