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日期:2010-09-13 浏览:652次 
西溪湿地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西溪且留下。”一句感慨之词,令西溪湿地文化乐章流传千余年,经久不衰。而今,湿地里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把一批行将毁坏的江南古宅留在西溪,这或许将再次触动古老的琴弦,延续那段佳话。

  目前,博物馆拥有约50幢原汁原味的古民居、厅堂、宗祠、戏台等,大多为内向院落式,都是从浙江、安徽、江西三地移建而来。

  据介绍,这里不仅提供展示功能,今后还会成为人们体验祖辈生活起居方式的绝佳去处。

  为保护古建筑花光积蓄

  走进西溪湿地洪园入口,东去一公里,雕楼画栋、青瓦灰墙的古建筑群逐渐映入眼帘,它的主人是一位文化商人,叫王保进。这么一个没有多少财力的文化人,以少量的经济代价,靠着十多年的执着、坚韧,及全身心的投入,把近百幢江南明清古建筑搬到了杭州。

  1996年,喜欢乡野旅游的王保进在金华兰溪诸葛村的木材市场发现一批雕木,雕镂精美,造型独特,当得知,木料是来自当地被拆迁的老街旧房,他便用比一般木材略贵的价格买下,运回了杭州。

  随后,王保进对独具古韵的雕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渐渐萌发出一个想法,何不收藏完整的古建筑,做一个博物馆呢?“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工艺价值,更是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人一种生活方式。”

  这样的想法一发不可收拾。之后10余年,他辗转于浙、皖、赣三地,几乎花光所有积蓄,买下近百幢明清古建筑,拆分保存到从余杭租借来的仓库里。

  去年,西溪湿地三期工程(余杭带)将部分古建筑引入园内,集中重建后,命名为杭州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余杭区副区长屠东东表示,原生文化本身就是西溪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落成,有助于西溪文化的延伸,也将进一步拓宽湿地的服务功能。

  让这些老宅在西溪安家

  淳安、衢州、婺源、景德镇……有独特天井的徽派古民居、注重梁上雕刻工艺的明清老房子、江南风格的大宅,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建筑,如今集中现身于西溪湿地。

  “搬动”老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屋搬迁,既要不破坏建筑,还要能重新垒建,王保进只能边拆边摸索,逐渐摸索出了画图纸、编号码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还把20多名老木匠培养成了“拆宅专家”。

  这些年,王保进先后联系到金华、武义等地的40多名能工巧匠,每当买下建筑,就请他们前去测绘,对梁窗瓦片逐一编号后拆解,再运回杭州。

  如今重建,他们又被请了过来。

  王保进表示,不惜成本,就是要让老建筑延年益寿,保存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积淀。

  站在一幢来自景德镇的老宅天井口,不时透来一阵凉气。王保进自豪地讲,这是中国古建筑的妙处,除了风水和采光,天井还是天然的空调,它利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冷空气从地面进入,暖气从空中跑掉,自动调节气温。

  抬头仰望,透过这口天井,轻轻拂去古屋岁月上的浮尘,岁月下先人起居的痕迹隐隐呈现。

  博物馆已部分开放

  王保进告诉记者,现在博物馆正在进行二期施工,再过一年左右,整个展馆将全部建成,届时服务功能也会大大提升。

  “我在设想着,除了让游客和市民领略到明清时代古建筑的文化精髓外,也可以让他们住进老房子里,体验中国古代的生活起居方式。”王保进说,目前他正打算对每所老宅进行回访,追根溯源,然后各出一本文化书刊,送给以后前来体验的人们。

  此外,还会组织部分民间收藏家在古建筑内展示他们的专题收藏,如书画、木雕石刻、民间工艺品、钟表等收藏品,不断丰富建筑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目前,博物馆外体部分已经对游客开放。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南昌金秋艺术品拍卖会11日举槌 下一篇文澜阁修葺一新 《四库全书》陆续..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明清茶馆:茶馆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的繁荣,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人信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焚书...
明清泡茶道茶艺
泡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1.备器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
明清官窑中的“孔雀蓝釉”
一、“孔雀蓝釉”简介“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
访著名建筑家马旭初:茶是一条记忆的线(图)
  第一次听别人介绍马旭初,人家就告诉我,马老一定会给你讲慈禧太后欠他们家银子的事儿。可采访还没...
访著名建筑家马旭初:茶是一条记忆的线(图)
  第一次听别人介绍马旭初,人家就告诉我,马老一定会给你讲慈禧太后欠他们家银子的事儿。可采访还没...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