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近现代书画投资风险的因素
日期:2015-09-19 浏览:138次 
影响近现代书画投资风险的因素

2003年“非典”以后,艺术品市场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行情,几乎所有种类的艺术品价格都大大上了一个台阶。其中尤以近现代书画表现突出,作品投放量和成交率、成交额一路高歌,迭创新高,许多书画大师作品价位成十倍上扬。在投资书画一夜暴富的榜样效应下,许多对书画艺术并不了解的投资者纷纷投身其中。随着书画市场的持续火暴,一些影响近现代书画投资风险的潜在因素也开始浮出水面,最有可能影响近现代书画投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近现代书画的巨量存在

  

中国书画的主体是写意水墨画,它在创作周期上与源自西方的写实油画不同。完成一件油画作品,画家常需辛勤创作数月乃至更久。而一件相同尺寸的写意水墨画的完成,则常常只在须臾之间。虽然两种艺术并非同种同源,其蕴含的画家劳动、艺术含量不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但水墨画作画周期短,产出快应是不争的事实。一位画水墨画的画家,终其一生作品常常可达数万件之多,而油画家一生画作能以百来计数的,已是凤毛麟角。鉴于这种东西的文化差异,为避免外国人对中国书画的艺术产生误解,上个世纪中期,有关方面曾专门规定,国内书画名家的作画现场不对外国人开放。其至当时书画评论界还曾出现过“收藏近现代书画无疑是收藏垃圾”的声音。虽然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所有这些也都与近现代书画产出快、存世量巨大这一客观现实不无关系。当然,单纯从艺术鉴赏角度评价,有这么多的书画传世,对书画艺术的普及和传承无疑十分有利。可一旦成为文化商品、投资工具,“物以稀为贵”的艺术品市场法则就必然会发挥作用。巨大市场存量能否使书画价格无限度飙升,值得人们深思。假如米芾的作品有成百上千的存世,那件《研山铭》还能卖得出3000万的高价吗?

二、悠久的书画临摹传统对市场的冲击

  

中国书画有着悠久的摹、仿传统,临摹是学习书画技法的必经之路。从古至今,所有学习书画的人,都是从临摹名家书画起步,高仿真的临摹在画史上层出不穷。传世的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王羲之的《兰亭序》帖都是唐宋人的摹本。米芾还是画史上有名的临摹高手。近代张大千仿石涛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使得临摹名人书画不能与制作“假烟”、“假酒”的造假行为完全等同,法律也不会对其作出禁止性规定。但是当大师的书画价格上升到几十万、几百万的高位,又极易诱使临摹名人书画成为比贩毒、走私获利更丰,且相对没有法律风险的致富之路。并且书画临摹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那些被称之为假画赝品的摹本、临本也并非全都是艺术水平差的“糙货”。现今全国画水墨画的画家有数十万,加上业余的更是以百万计。有许多人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水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大师的水平。但书画界那种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认人不认画,以名气论英雄”的传统习惯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书画作品高度商品化、市场化的客观现实,使得一些学有所成的画家,为使自己的作品能进入市场,实现经济价值,不得不托名作画。这也是近年来拍卖会上大师的作品为什么越拍越多,且没有止境的原因。这些艺术水准并不亚于名家的“高仿赝品”源源不断大量入市,大大增加了大师作品的市场供应量,使得原本就已经数量庞大的书画市场“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风险。

三、近现代书画著录体系上的缺陷

  

艺术品收藏,追求的是“真、精、稀”。尤其是一个“真”字,更是收藏投资的命门。现在的书画市场上,传承有绪、著录清楚的作品价高物俏,反映了市场对书画真迹的追求,而完整的书画著录体系则为这种求真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近现代书画著录体系的建设一直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的缺陷。首先,国内近现代书画大师艺术地位的最终确定是“^***”结束以后的事情。既没有类似国家文物局上个世纪组织编纂的《中国古代书画》这样的大型系统的书画著录工程,更谈不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近现代书画著录体系。其次,由于监管上的不力,画集、画册的出版市场也很混乱,除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有关专业机构出版的画集、画册在公信力、真实性上较强以外,许多近年出版的画集、画册都是问题画册。在只要有钱,什么人都能出画册的背景下,有些甚至堕落成了推销赝品的广告书,造假售假的通行证。在这样大师书画家底混沌不清,书画著录真假混杂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根据拍卖公司的宣传推介,在人为炒作的市场热度引领下投资下单。如此盲目入市,买到赝品的机率是很大的。

四、近现代书画鉴定体系上的混乱无序

  

中国的书画鉴定,一直都是专家目鉴为主。特别是近现代书画的鉴定不像古代书画那样,还可以辅以对纸墨、装裱材料、传承记载的鉴定来验证真伪。而高科技条件下的电脑扫描技术所复制的画家款识印章更是足以乱真。最让人无所适从的是,这种完全依赖专家眼力的鉴定方法,会因人们的认知不同而产生歧见。常常是同一件作品,不同的专家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像几年前那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张大千画。一南一北两位顶尖国家级鉴定专家,看真看赝,水火不容。又如那件已被^***部门侦破,大白于天下的“石鲁假画案”,也有一些国家级鉴定专家曾将其认为“真迹”。而且,随着一些德艺双馨的老一辈书画鉴定家的相继离世,近现代书画鉴定即将进入群雄并立,缺乏权威的“战国时代”。在这样一个缺乏社会共识的鉴定体系中,收藏者又能相信谁呢?他能成功买到书画真迹达到保值、增值目的的机率又有多少呢?

 

  以上这些影响近现代书画投资风险的潜在因素均非人为炒作所致,而是与中国书画的固有特征有关。当书画的投资功能尚不明显时,它对市场的影响并不突出,也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业界对此也讳莫如深。但是在书画市场攀升到一定高度,它带来的市场风险就会日益显现。因此,增加对这些潜在风险的认知,增强投资理性,防范规避风险,对于那些已经入市或打算入市的收藏者、投资人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书画市场的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短线操作是造成书画市场不稳定 下一篇三四十年代油画家的市场行情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常喝咖啡和茶可降低患肾癌的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癌症杂志》上报告,常喝咖啡和茶的人,患肾癌的风险较低。常...
探究海上丝绸之路对茶叶传播的影响
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惟双方实施'朝贡贸...
“名人论文”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文:普汉民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可谓举国之饮,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茶文化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和不断兴...
清代中美茶叶贸易对美国影响
2009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访问期间在上海演讲时,特意谈道:在225年前,也就是1784年(乾隆...
现代茶诗:茗腾龙年
茗静临春韶华白首间往昔风雨旧年携手十九年风雨同舟现代茶诗:茗腾龙年共同谱写争青至静的心路历程于心...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