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康熙珐琅彩瓷器
清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科学,使外国艺术品得以进入中国。珐琅器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传入清宫的。珐琅彩瓷器是在铜胎画珐琅的影响下于康熙晚期在中国试制成功的,色彩多样,常见有红、蓝、绿、紫、白、黑、胭脂等,少见以白地画珐琅彩的。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加“寿”字、开光花卉等为主。

清康熙 珐琅彩牡丹纹碗
◆器型
康熙珐琅彩传世品无大器,立件瓶类器物高不超过25厘米。多以盒、碗、盘、杯、壶为多,其中碗所占比重最大。
◆胎釉
康熙珐琅彩主要采用景德镇烧制的素白瓷为胎,为了达到铜胎画珐琅器施彩的效果,以里壁施釉,外壁无釉的反瓷为胎,在胎的外壁上施珐琅彩料然后再入窑烘烧成反瓷,再进行描绘。瓷胎较铜胎质地更为细腻洁白,将彩料映衬得更为艳丽润泽,其彩绘的效果较铜胎画珐琅彩更胜一筹。
◆彩绘
传世康熙珐琅彩有紫地珐琅彩、红地珐琅彩、绿地珐琅彩、黄地珐琅彩、蓝地珐琅彩等。此时珐琅彩与铜胎珐琅彩一样具有色彩浓重艳丽的特点。彩料为进口料,其中以玫瑰红和胭脂红色料最为突出。
◆纹饰
康熙珐琅瓷正处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纹饰主要模仿铜胎珐琅器。纹饰多为花卉,有牡丹、莲花、菊花、月季、芍药、牵牛花以及绣球、石竹等。并有在珐琅彩绘花卉内篆书“万”、“寿”、“长”、“春”等吉祥语句的。
◆款识
康熙珐琅彩器底款识有书款与刻款,用蓝料或胭脂红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用黄色珐琅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则为紫砂壶壶与盖碗的底款;另有用红料书“康熙御制”双圈楷款在永乐白胎画珐琅器物上。仅见一件四字刻款的器物,即在涩胎底足内刻“康熙御制”楷款,是康熙烧制的紫地珐琅彩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