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定窑瓷的工艺是如何发展的?—瓷器问答第二十问
答: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唐代制瓷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烧制的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唐代白瓷多集中于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的黄堡镇窑。唐各个时期瓷器收藏品特点如下:
◆唐初期定窑瓷
唐初定窑瓷器胎质较粗,胎色为青灰色,淘冼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已烧结;白釉器物内壁施满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润,积釉处呈灰色。
◆唐中期定窑瓷
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
施于瓷胎上,无化妆土,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
◆唐晚期定窑瓷
晚唐时期胎土质地比前期更细,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触面外,均施满釉。

唐白釉高足盘及器具
全器施白釉,略带米黄色,胎为白色。圆盘形,直口,喇叭形足,上置长颈瓶、温手器、杯、油灯及蒸笼等,为较少见的组合,每件制品都极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