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不同风格的瓷炉
瓷炉是炉式之一,古代陶质和瓷质焚香用具,又称“香炉”、“香薰”。始于三国,当时造型多作敛口、扁圆腹的罐形或盆形,多数装双耳,也有装丁字形提梁或无耳的,器腹镂几排小圆孔 ,底有圈足或三矮足。江苏宜兴周处墓出土的西晋香炉,圆球形炉体,上镂三层三角形孔,顶部塑一鸟纽,炉底及承盘下各装实足三个,造型端巧玲珑。东晋熏炉趋向经济实用,管状口,圆球体炉身置于豆形承盘上,体积较小,式样大方。唐以后熏炉摒弃带承盘的造型,炉底改为三足或无足,也有作花瓣喇叭座的。
鬲式炉
鬲式炉,炉式之一,瓷制品。器型多仿商、周青铜式样。以宋龙泉窑梅子青制品为佳。明成化时有炉体呈扁圆形,口沿处附对称虎耳,三足为垂乳状的式样。清代时仍有烧造。传世的宋龙泉窑三足炉,高11.3厘米,通体梅子青釉色,温润如玉。肩腹及足部起棱,釉薄处呈白色,三足底部无釉处为褐红色,是南方龙泉窑青釉成就的代表作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龙泉官窑青瓷三足香炉筒式炉
筒式炉,炉式之一,以炉身作筒状而名。有陶或瓷制品,陶制品宋代南北窑场都有烧造,形制较大,器身与口径的比例相若,有的器腹上、下部各式暗弦纹数道,下附三足。元、明、清、各朝都有制作。元以后出现了三足腾空缩向器物胫部的造型,三足起单纯的装饰作用。
鼎式炉
鼎式炉,炉式之一,瓷制品。宋代多仿商周式样,立耳、直腹、柱足。元代南北窑场都有烧造,制品胎体厚重,器型高大,装饰华美。明、清形制小巧玲珑,以景德镇窑的产品为上乘。传世的云钧窑香炉,该瓷器的器身两侧有对称长方形耳,而下贴兽面,连接在炉颈、腹间。颈部贴三麒麟,腹部贴兽面和铺首衔环,圆底,附三兽足。